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社会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02日
非法采挖绿松石 刑事民事责任双追究

本报记者 张英

在五彩斑斓的宝石世界里,绿松石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但与此同时,非法采矿行为猖獗,严重破坏了国家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

6月19日,记者在秦岭南麓地区检察院了解到,被告人刘某甲、汪某某等人因在安康市汉滨区早阳镇非法采挖绿松石,被检察机关以涉嫌非法采矿罪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日前被安康铁路运输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并赔偿国家矿产资源损失。

2021年4月至5月,被告人刘某甲、汪某某伙同张某某、刘某,在未办理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在早阳镇一处山坡非法开采绿松石并进行销售,销售金额12.6万元。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被告人刘某甲、汪某某伙同刘某乙(另案处理),再次在上述地点非法开采绿松石并进行销售,销售金额12.1万元。

该案移送审查起诉后,秦岭南麓地区检察院经审查认为,刘某甲、汪某某在未办理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非法采挖绿松石,价值共计24.7万元,两人行为涉嫌非法采矿罪。张某某、刘某、刘某乙分别与刘某甲、汪某某实施非法采矿行为,经查证属实,但参与非法采矿的销售价值未达到刑事立案追诉标准。对张某某、刘某、刘某乙虽然无法追究刑事责任,但3人与被告人刘某甲、汪某某共同实施了非法采矿行为,且造成了国家矿产资源损失,应当在其参与范围内与被告人刘某甲、汪某某共同承担赔偿损失的侵权责任。

今年3月19日,秦岭南麓地区检察院以刘某甲、汪某某涉嫌非法采矿罪向安康铁路运输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同时追加张某某、刘某、刘某乙为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被告,要求在其参与范围内与刘某甲、汪某某共同赔偿国家矿产资源损失。

日前,该案经安康铁路运输法院主持调解,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被告与检察机关达成调解协议,5名被告承担3万元至7万余元不等的国家矿产资源损失费。法院就刘某甲、汪某某涉嫌非法采矿罪刑事案件依法公开宣判,被告人刘某甲、汪某某构成非法采矿罪分别被判处拘役4个月,缓刑8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同时禁止两名被告人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买卖等相关生产经营活动。

检察官提醒:矿产资源作为国家的重要财富,其所有权归属国家。任何组织或个人通过非法手段侵占或破坏矿产资源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