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王安潮
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精心筹划,从陕北直罗镇战役中挖掘出12名小战士的故事,创演了少儿音乐剧《红星闪耀寨子山》,将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搬上舞台。该剧由罗坤任出品人,李成河任总策划,陈大明作曲,杨春导演,徐宗德等编剧,音乐优美舒展,表演质朴感人,舞美简洁,唤醒了人们对那段尘封历史的记忆。值得强调的是,该剧的全体演员均为陕师大实验小学的师生。让孩子们在表演中感受历史,该剧的创演理念反映出陕师大实验小学课程思政建设上的巧妙。
音乐剧以倒叙手法,以今天的青少年在老红军的带领下瞻仰直罗镇战役纪念碑时对历史的回顾为切入点,在《再见小英雄》的礼赞声中徐徐启幕,以《娃娃侦察兵》《虎口里拔牙》《巧记送情报》《军号响起了》四幕戏剧场景展开,以尾声《一起向远方》呼应开头。序、四幕及尾声六个篇章,环环相扣、首尾呼应,将战争故事的动人情节娓娓道来。
故事以战争前的生活为始。少儿们无忧无虑的生活被战争无情地打乱。奶奶与敌军抢夺口粮时被打致死,为少儿参与战役埋下伏笔。集合并成立侦察队,帮助红军搜集情报,12名队员利用身材小巧、熟悉地形的优势,为侦察任务和对敌斗争打下基础。“操练歌”“小鸭子说奶奶”“小鸭子哭奶奶”“找红军”等段落,塑造了少儿侦察兵的艺术形象。
第二幕的开启以繁重的劳动场景营造戏剧情境,小侦察兵们冒充为刘财东送酒肉的人而得以深入敌营,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就这几个小人”“别看我们是小娃娃”“如意歌”“寨子山卧牛滩”“布谷歌”等段落,将“虎口里拔牙”的红色故事逐一展开,推动戏剧发展,并观照了少儿戏剧表现的生动有趣。
第三幕《巧记送情报》是戏剧的展开,也是戏剧性最为集中的段落,展现出战争的惨烈,“爸爸呀爸爸”唱得令人心碎。在展现小英雄们遭受拷问的场景中加入了纱幕,形象地表现戏剧意图的同时,增加了作品的浪漫美感。此外,“神鬼曲”等题材的融入,使紧张激烈的戏剧情境有了“透气口”。
第四幕《军号响起了》中,12名小战士的牺牲是戏剧的高潮,《先锋之歌代代唱》是全剧的升华,尾声的《一起去远方》是红色主题的凝聚与渲染,也是戏剧空间的延伸。
该剧铺陈的一波三折,给少年儿童以深切的观演震撼,可见编创者在题材的挖掘中能深入其里,从戏剧的场景营造到张力爆发都进行了精心设计。
《红星闪耀寨子山》以音乐剧的形式表现直罗镇战役的历史内涵,将音乐的核心驱动力作用于舞台艺术效果之中,挖掘了红色历史题材,推动了艺术真情的显现。
从音乐素材的运用上来说,以大调式的明朗色彩为基础,融入民族调式的素材。音乐剧序曲以明朗的音调为音乐定位,以昂扬向上的主题展现革命题材,以四度、五度、八度音程的大跳显现音乐旋律的气质,在“战士操练”“娃娃侦察兵”等场景音乐中,这种手法均有不同表现。此外,作为致敬历史英模的戏剧,音乐中引用经典作品,如《歌唱祖国》《红旗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曲中的素材,使音乐有了特定的文化符号指向性,使得家国情怀的表达有了音乐素材特定的助力。
从音乐形式的运用上来说,该剧有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小合唱、大合唱等形式,还有大量的多种形式的合唱,有效烘托人物形象,增加戏剧张力,在组合形式上也有相应的逻辑推进。作品中的合唱不仅运用于戏剧人物的表达中,还以“旁白”的形式呈现。合唱队站在特定的舞台位置,使合唱有画外音的意味,代表剧中人物情感的外延,从而将合唱形式用于戏剧空间的构建,也显现出音乐推动戏剧发展的特点。再加上适量的舞蹈,戏剧的情境营造和情感表达更为直观有效,凸显了音乐剧所注重的综合舞台艺术效果。
不同于歌舞,戏剧更注重结构的紧密性,逻辑的层次性,内容的环环紧扣。《红星闪耀寨子山》注重结构的起承转合,以渐变原则布局四幕,《娃娃侦察兵》是戏剧的“起”,《虎口里拔牙》是“承”,《巧记送情报》是“转”,《军号响起了》是“合”,这一中国传统艺术手法的运用不仅长于表现故事主题,而且长于呈现统一顺畅的叙事逻辑。
在“起”部,儿童鲜明的个性表现是戏剧的内容。在“承”部,敌营里的众生相以纷乱的形态逐一登场,也为小英雄们侦察情报提供了可能,陈营长、罗排长、杨参谋及各色敌军士兵造型迥然不同,与“起”部中的小英雄们的形象形成了对比,为后续的“转”部做好了铺垫。“转”部以参谋心怀鬼胎为突破口,小英雄们将获取的敌营图设计送出。“合”部表现了小英雄们壮烈牺牲,“军号响起了”有多重意味,合拢戏剧的结构就是其中的主旨。
在这四个主体结构之外,音乐剧还有引子、尾声,分别是回忆的前、后两部分,是今天的少先队员怀念当年的12名小战士,两代少年隔空对话,同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实现了戏剧表达中的古今联通,展现了戏剧的完整结构美学。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百事有所出,而独知守其门。红色题材音乐剧《红星闪耀寨子山》紧抓历史既往,追寻文化之根,是艺术真实之使然。探寻新时代音乐剧可行性之道,寻找来时路,守正又创新,将两代少年儿童置于跨时空对话的艺术空间,将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主题予以新时代的弘扬,既是戏剧的主旨,也是追寻红色记忆的戏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