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杨小玲
广州互联网法院近日公布一起案件,某网店在开展优惠促销活动时称,全店前50笔订单可享受0元购优惠,消费者李先生在活动当日用“1秒”付尾款,却没能挤进优惠名单里。李先生将商家诉至法院。经调查取证,法院判定商家存在欺诈行为。
每逢电商平台大促,商家都会绞尽脑汁推出0元购、五折购、前百名折上折等各种活动,吸引消费者“玩一把心跳”。一些不良商家借机“套路”消费者,为了规避责任,通常还会附上一句“商家拥有最终解释权”。很多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在感叹“运气不佳”的同时,让商家赚了个盆满钵满。但“上得山多终遇虎”。这次,当商家又在为自己的“小伎俩”成功而偷着乐时,却被较真的李先生告到法院,最终退还购物款并赔偿3倍价款,连带信誉受损,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商家搞促销,有想法无可厚非。消费者借此能得实惠,商家也能打开销路并提高知名度,可谓是皆大欢喜的事。但诚信经营这个底线绝不能破,若一味“剑走偏锋”,既要冲销量,又不肯实打实地让利于消费者,最终只会得不偿失、徒留笑柄。
倘入驻商家屡屡“犯规”,电商平台也难逃“失察”之责。长此以往,只会让消费者敬而远之,从而“门庭冷落”。电商平台需切实负起监管重任,该出手时莫手软,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购物环境。
作为消费者,需要练就“慧眼”,避免掉入商家的“套路”陷阱。同时,保留好购物证据,在发现不公时积极维权,用法律为自己“撑腰”。
眼下,正值各大电商平台的促销季,希望商家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让消费者购物体验更轻松、“买买买”更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