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评论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13日
莫让“付费内推”迷住眼

刘芊羽

眼下,正值高校毕业季,一些不法分子和无良机构借机挖“坑”设陷阱,类似“付费内推”“有偿就业”等乱象时有发生。在网上稍一搜索,就会出现“×万元进入电网、烟草、铁路、石油等好企业”“只要报了3万多元的全流程服务班就有98%的上岸率”等类似信息。

内推在就业市场比较常见,是指在职员工推荐熟悉的人才进入自己所在的公司工作。这种“举贤不避亲”的非公开渠道确实存在。然而,某些机构利用求职者与招聘单位之间的信息差向求职者贩卖焦虑,并承诺求职者缴纳相关服务费用,就可将其“内推”到高薪行业的就业岗位。

近年来,不少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为了得到进入名企的机会,盲目相信无良机构的“神通”,对其趋之若鹜。然而,这条所谓的“捷径”未必是最近的路。很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在交了一笔不菲的费用后,期待等到一个从天而降的“馅饼”,却往往落入了陷阱:有人遇到“拿钱不办事”的骗局;有人虽然被内推了,但真实岗位和描述的并不匹配……

对于毕业生而言,求职是步入社会的第一步。“付费内推”涉嫌不正当竞争和欺诈,求职者不仅难以主张自身权益,还有可能错失真正的就业机会,从而影响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同时,相关企业的声誉和利益也会受损。

为了让毕业生求职“擦亮眼”,教育部已经多次发布提示。今年4月,教育部专门提醒大学生要警惕“付费内推”“实习生套娃”“虚假招聘”“非法传销”等求职陷阱。近日,教育部再次发布求职提示,提醒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要严防非法职业中介陷阱、招聘收费陷阱、招聘诈骗陷阱和“猫腻”合同陷阱。

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避开“付费内推”等求职陷阱,除了对学生加强警示教育外,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高校、企业等要形成合力。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加大对求职乱象的整治;高校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加强校企合作,搭建更加透明的求职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就业;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实习、招聘岗位的内推审核,对不实招聘、内推信息及时辟谣等。

期待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创造出安全、有序、公正、合理的就业环境,让求职者少走弯路,避免入“坑”,更顺利地找到心仪的岗位。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