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评论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8日
吸引流量更应注重质量

孙萍

近年来,微短剧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之一,也成为经济发展一个新的增长点。有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73.9亿元,预计2027年将超1000亿元。

微短剧起初多是用户自行生产,从创作、表演到拍摄、制作,年轻人有了更多创新创业的机会,在这一领域有了放手一搏的空间。微短剧单集时长一般在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体量小、节奏快、反转多的特点,更适合大众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这些极度浓缩的故事情节紧紧抓住观众眼球,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打开“荷包”充值消费。

微短剧流量收益狂飙,质量却良莠不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为快速投放粗制滥造,为博取眼球格调不高,必然会对微短剧创作生态和行业发展造成伤害。作为拥有广泛受众的新型文化产品,微短剧不能走粗放式发展的迷途,应在吸引流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

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通知,各平台从2024年6月1日起,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这意味着一路狂奔的微短剧行业或将迎来“强监管”,行业进入对内容、质量的整合提升期。净化行业生态固然重要,但也应注意避免进入“一管就死”的怪圈。要么在监管中“层层加码”,在规定之外自上而下设置更多“从严”标准;要么“一刀切”机械式执行,不考虑具体情况以罚代管、一停了之。如此,只会极大削弱该领域产品供给及行业活力,甚至导致行业处于停滞状态。这种后果往往既不符合常识,又不适宜发展,完全背离措施实施初衷及预期。

微短剧提档升级,既不能“一管就死”,也不能“一放就乱”,对于创作方宜“引导”、忌“围堵”。今天,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和激荡,人们面临多样复杂的文化选择,只有紧紧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用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切实巩固壮大主流文化阵地,才能生产出高质量、受欢迎、有效益的作品。提升微短剧正向影响力,让监管与扶持并行,一方面,要有效遏制其野蛮生长,将治理工作精细化、常态化;另一方面,要在资金支持、评奖评优、矩阵宣传等方面给予优秀作品扶持。同时,要拓展“新赛道”,探索微短剧赋能社会生活、城市文化和产业发展各方面,如推进“微短剧+文旅”,使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而出圈,让观众跟着微短剧去旅行。

微短剧行业发展,内容和质量永远是留住观众的“生命线”。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增动能,只有把“快餐”做得小而精,做到微而不弱、短而不浅,兼具人民性、思想性、艺术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赢得流量和质量双丰收。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