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2日
在铜川市耀州区,一台无人机配备一座“机场”,拥有三条航线,采用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算法,自动巡检、自动返航、自动充电,助推林区管护工作迈入“数智”时代——
“空中护林员”上岗,巡检近百万亩林区

本报记者 赵杨博

5月10日,在铜川市耀州区照金国有生态林场高尔塬管护站,工作人员冯建宁如往常一样,踏上巡山路。不一样的是,这次,他多了一位好帮手——无人机“空中护林员”。

这位“空中护林员”无须“催促”,到了工作时间,从高尔塬管护站的无人机机场自动起飞,沿着设定好的轨迹穿梭在林海上空,如雄鹰一般,检视着自己的“领地”。

耀州区有照金林场和柳林林场2个国有林场,总面积超过98万亩。林区地势复杂,植物种类繁多,且降雨量较少,气候干燥,森林防火难度较大。此外,林区与耕地相邻且基本农田多,种植户多,管理难度大。

如何高效化、精细化守护绿水青山?让科技赋能林业管护。

2023年11月以来,在耀州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耀州区林业局与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铜川铜人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基于耀州区林场特点和防火工作所面临的问题,科学规划选点,在国有林场10个管护站部署10套无人机巡查系统,实现对整个林场全覆盖常态化巡查和防火期密集巡查。

“目前,低空经济的热度很高,但在森林防火领域应用无人机技术且真正实现无人化、规模化巡查的几乎没有。当地林场面积大、较为分散且南北线长,巡查难度大,出现风险后难以第一时间上报及处理。无人机很好弥补了传统人力巡查的短板。最重要的是,无人机不需要专业人员操作,护林员在电脑上动动手指,就能操作无人机开展巡查作业,极大降低了无人机应用于森林防火领域的门槛。”铜川铜人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明杨说。

“另一方面,通过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算法,无人机能够对可能存在的烟雾、火源、热异常点进行精准识别,并实时回传图像和定位。此外,无人机能对可疑人员和车辆进行实时抓拍和喊话驱离,有效震慑林场内的不法行为。”王明杨补充道。

从技术研发到应用落地,中间有不少路要走。

护林员最清楚哪里需要重点巡防。研发团队与护林员对接需求,逐条测试优化巡查路径,定好航点、高度,加入智能识别算法,设定自动作业时间,还开发设计了特殊情况自动返航和备降点选择功能,以及无人机一键人工接管功能,确保安全作业。

前期经过上千次的测试和优化,研发团队攻克了林区烟雾精准识别等技术难题,并进行了大量实战演练。

无人机机场选址也是重中之重,它关系到无人机巡查作业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巡查范围。

研发团队到林场调研后,最终选择在林场管护站部署机场。林场管护站不仅能保障网络和电力基础设施,而且安全性更好,便于设备维护。记者从耀州区无人机机场布局点位示意图上可以看到,10个无人机机场环环相扣,覆盖近百万亩林区。

无人机机场外表看起来就像一个盒子,但内部科技含量十足。

“根据管护站巡查工作实际,我们目前在巡视系统里给每台无人机设计了三条航线。这10个‘空中护林员’每天会定时自动巡检、自动返航、自动充电,实现一天多巡,将原来一趟四五个小时的人力巡查过程缩短到十几分钟,大大提高了森林防火巡查效率,还覆盖了人力巡查无法到达的死角和高危区域。在森林火灾高发期,还可以增设更多航线。”王明杨说。

“巡林这么多年,没想到我们也能用上这样的高科技。”冯建宁说,“如果发现火源,无人机就会一键报警,把火源经纬度和实时照片发送给指挥平台和我们林场工作人员,让我们能够第一时间进行火情处置。”

火情处置时,林场可第一时间使用大载荷灭火无人机快速抵达火源,实现人机联动,高效灭火,降低损失。

今年3月以来,无人机机场系统高效运转,10台无人机每天按照各自航线定时自动作业,单日巡查公里数接近1000公里,单日巡查任务量达50余次。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