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政治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14日
传承孝义美德 培育文明新风

本报通讯员 周亭松

5月7日,安康市汉滨区晏坝镇泰山庙村,村民周姿龙正加紧采茶。

13年前,丈夫意外瘫痪,姑姐有精神障碍,公公体弱多病,整个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到了周姿龙肩上。13年来,她无怨无悔照顾家人,赚钱养家,感动了身边的人。今年1月,周姿龙入选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美德如春风,润物细无声。周姿龙的言语和行动深深影响着子女及周围的人。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儿子儿媳们就会回老家看望她,力所能及地帮她干农活、做家务。大儿媳程静在城里加入了志愿服务组织,只要有时间,就积极参加交通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婆婆是‘中国好人’,我也要把爱传递给更多的人。”程静说。

近年来,汉滨区大力弘扬孝义美德,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文明乡风赋能乡村振兴。汉滨区深入挖掘“流水谢氏”“大河康氏”等家规家训,开展“讲述我的家风情怀”活动,定期举办“孝义家庭”故事分享会、“孝义”思政课、“孝义之星”评选,在家庭、学校、社区营造浓厚氛围,引导广大群众弘扬传统美德。2023年,全区共开展孝义主题道德评议420场次,评选表彰区级“孝义之星”“孝义之家”530余人(户)。

汉滨区吉河镇福滩村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暨道德评议会,集中表彰各类先进。“谁都有父母,谁都会老,奉行孝道是做儿媳的本分。”4月3日,在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第一季度道德评议会上,孝老爱亲先进典型张修菊说。

结合乡村文化振兴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改善,汉滨区还将孝义文化打造成全区重要文化品牌,培育孝义善举。

近年来,当地组建了由干部、医护人员、教师等组成的“孝义志愿服务队”,开展送件取物、健康体检、社保缴纳等便民服务,同时实施省级诚信示范区、信用村镇、信用单位和无讼村(社区)建设,大力弘扬孝老爱亲、重诺守信、见义勇为等善举。

以孝义善举为引领,汉滨区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目前,全区成立志愿服务组织722个,2023年开展“孝义新风进万家”“厚德汉滨”等主题活动2000余场次,参与群众10万余人。

为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汉滨区还大力发展养老产业、银发经济。

汉滨区老城街道培新街社区去年11月开办了孝义食堂,目前运营已经进入正轨。社区党委书记周明华说:“现在,每天在孝义食堂用餐的老年人有30多人。”

孝义植于心,文明践于行。汉滨区以孝义美德为引领,丰富养老助老载体,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2023年,汉滨区江北街道前张岭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5家养老机构入选全省首批旅居养老基地名单。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