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全国防灾减灾日特别报道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12日
当好群众的“空中守护者”

本报记者 苗雨蒙

5月7日,一架M-171型直升机悬停在指定区域半空。伴随着“砰”的一声,空中作业人员随即按照训练计划向指定地点投放救灾物资。这是省应急救援与航空护林中心驻场机组日常训练科目的一项内容。训练内容还包括火场空中侦察、直升机吊桶洒水、索降、吊篮救援和绞车救援等。

近日,陕西省应急救援与航空护林中心荣获2024年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状。作为全省唯一一支航空应急救援处置力量,该中心多次安全完成航空巡护、应急救援等任务,用实际行动当好群众的“空中守护者”。

2022年8月,重庆市发生森林火灾,陕西省应急救援与航空护林中心接到应急管理部调度指令后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召开转场飞行研判会。

“我们不仅要研究转场航线,结合航路气象、航管等因素综合研判,还要反复协调沟通管制部门及重庆当地,紧盯转场关键窗口期。”省应急救援与航空护林中心航管科科长赵丽敏说,在确保飞行安全的前提下,救援队伍以最快速度抵达重庆龙兴机场,为森林火灾的成功扑救提供了空中支援。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这样惊心动魄的空中救援背后,从一架架直升机的起降,到最终成功执行任务,需要数十人的密切配合。这也决定了无论何时,省应急救援与航空护林中心大部分工作人员都得备勤待命。

2023年1月29日,宝鸡市突发森林火灾。接到上级指令后,省应急救援与航空护林中心全体干部职工迅速进入战斗状态,紧急调集7架直升机,开展了为期3天的集群航空灭火作业。

其间,从指挥员、管制员到场务保障人员、飞行机组人员,大家每天凌晨4时便投入到紧张的飞行工作中,确保一声令下便能立即起飞。救援过程中,指挥员、管制员始终坚守火场一线,分秒都不曾松懈,及时向机组下达调度指令。现场指挥部和地面救援力量高度协作,全力确保吊桶灭火的质量和效果,最终圆满完成灭火任务。

每次执行空中救援任务,就如同一架精密运行的机器,需要通信、航管、场务、机组、后勤等人员紧密配合,对整个飞行过程以及气象等条件进行严密监控和研判。

在各部门环环相扣的紧密配合下,截至目前,该中心累计组织飞行1900余架次、3300余小时,处置火情70余起、重火灾情20余起,处置洪涝灾害1次,跨省支援8次,获得2021—2022年度陕西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先进集体、第六届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等荣誉。

省应急救援与航空护林中心主任蔺鹏表示,下一步,中心将进一步发扬优良作风,拓展航空应急救援应用场景,提升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加快推进陕西省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