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全国防灾减灾日特别报道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12日
筑牢基层防灾防线 守护群众幸福家园

5月10日,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春风社区联合小区物业、长安区南长安街消防救援站开展消防安全知识科普和应急演练活动。图为消防员向居民科普消防安全知识,介绍自救逃生方法。 本报记者 甘甜摄

二〇二三年,陕西省应急救援与航空护林中心开展的森林防火应急演练活动现场(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甘甜 苗雨蒙

4月29日,在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前,省地震局西安地震监测中心站联合乾县地震应急管理中心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来自乾县临平小学、乾县临平索阳小学等学校的100余名师生参加。

活动现场,西安地震监测中心站工作人员带领师生参观了乾陵地震科普展馆和仪器集成室,向他们讲解了地震监测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情况,并结合科普展板和宣传资料,生动形象地科普了地震灾害的特点、自救互救等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要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近年来,陕西各级各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务实举措和创新做法推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创新科技手段,加强宣传科普,筑牢基层防灾防线,守护人民群众幸福家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强化科技赋能 提升监测预警质效

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地处耀州北部山区,地形北高南低、山峦起伏、沟壑交错,汛期,山洪和地质灾害多发,防汛形势严峻。

2023年,为了提升监测预警能力,让防汛更科学高效,耀州区在庙湾镇布设18路天翼云眼监控系统,在7处洪涝灾害区和10处地质灾害点安装360度可调节摄像头,实现全流域、全方位、全天候的监测管理。工作人员只需轻点手机,辖区内洪涝灾害区、地质灾害点及周边环境的实时画面便显示在屏幕上,雨情、水情、灾情等“一览无余”。

实时“云”监测的同时,还能实现“云”预警。庙湾镇副镇长史康楠说:“每个摄像头旁边都有一个广播设备。如果发现险情,我们可以通过广播设备发出预警警报,落实‘叫应机制’,及时组织群众安全撤离。”

今年,耀州区还将在庙湾镇、瑶曲镇、照金镇新建48路天翼云眼监控系统,不断提升基层森林防火、防汛等方面监测预警能力。

耀州区的成效只是一个缩影。在陕西,科技手段的运用,将感知自然灾害风险的触角不断延伸。

陕西省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于2021年投入使用,实现了同应急管理部和省、市、县三级应急管理部门及部分重点企业的共享共用,接入了水利、自然资源、气象、地震等省级部门的信息系统和视频资源。

登录平台进入陕西省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实时查看气象、水情、旱情、地质灾害、林火等方面的监测信息。发现险情后,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会收到预警信息,立即核实处置。对重大自然灾害作出评估后,工作人员通过系统可以定向向群众发送预警短信,为及时有效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风险提供有力支撑。

夯实基层基础 提升社区减灾能力

地处西安市莲湖区枣园街道的法士特家园小区是企业职工小区,有居民2200余人。2022年,以集团公司、社区、物业以及志愿者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工作站成立。

记者在该小区应急管理工作站看到,应急照明灯、油锯、防火服、灭火器、双向机动切割机等物资装备应有尽有。小区居民纷纷表示,每次经过应急管理工作站,看到这些专业的救援装备和救援力量在身边,心里就充满安全感。

“我们小区的应急救援队伍共有20人,主要任务是开展日常隐患排查、组织培训宣传、处置初期突发事故和防汛抢险。”法士特集团保卫一处处长卢联凯说,“在此基础上,救援队平时还走访小区高龄、独居、空巢老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家庭,上门排查安全隐患,保障大家的安全。”

目前,全省共建有1378个基层应急单元,全部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担任组长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统筹指挥本区域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办公室全部挂牌运行,落实专兼职人员5205名,以辖区内可调动的应急力量为基础,统筹各方资源,组建4619支10万余人的基层应急救援队伍,机构人员逐步到位,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建立。

岚皋县石门镇月星社区是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地势复杂,山洪、滑坡、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为进一步做好风险梳理、防范工作,每个季度,社区都会组织党员和居民代表学习应急管理和安全相关文件等内容,同时及时分析研判社区面临的安全形势。在重要时间节点,社区积极组织网格员和驻村干部,围绕居民用电用火、烟花爆竹、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开展拉网式排查。

“此外,我们还依据群众基本情况,将其分为放心户、关心户、连心户,根据灾害预警级别,实施‘绿黄红’三色管理,做到放心户门前放心行、关心户门前停一停、连心户门前要上心,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月星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刘晓飞说。

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是筑牢基层防灾减灾防线的重要举措。陕西近年来广泛开展隐患排查、预案演练、科普宣传等工作,打造了一批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加强宣传科普 提升公众防范意识

“吹风机居然是易燃易爆物品?没想到家庭用电还有这么多讲究。”日前,省应急管理厅安全宣传“五进”活动走进西安市长安区鸣犊街道,在安全咨询展位前,居民王悦听完工作人员的安全用电知识科普宣讲后十分感慨。

活动当天恰逢群众赶集日,现场人头攒动。活动通过安全文艺表演、宣传展板、知识彩页、案例释法等形式,向群众现场讲解相关法规的要求,宣传群众身边日常生产生活和应急避险安全知识常识。

“电动车尽量不要在室内充电”“使用浴霸时禁止频繁开关”“不能用湿手触摸电线插头”……活动现场,省应急管理厅工作人员结合群众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问题,面对面向居民讲解家庭安全知识,教授避险逃生、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让群众时刻紧绷“安全弦”。

田间地头话安全,应急宣传心连心。近年来,陕西应急管理系统将安全宣传“五进”工作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有效手段,打造“传统媒体+新媒体”宣传阵地,以培育安全文化、夯实安全基础为目标,健全常态化宣传机制,完善组织机构,丰富活动内容,积极寻求安全宣传“五进”活动与促进应急管理工作的结合点,建立了政府领导,宣传部门、行业单位、群团组织、媒体密切配合,社会共同参与的安全宣传“五进”协同工作机制,推进各项活动开展。

今年以来,陕西多举措、多维度、多力量开展安全宣传“五进”活动10余场,直接受众3万余人,线上观看量达20万次,营造了“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浓厚氛围。

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不断创新安全宣传形式,结合不同群体需要,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提升预防安全事故和避险能力,持续推动安全宣传‘五进’工作落地落实。”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