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苗雨蒙
“气温较高,当前正值我省森林草原防火期,请做好火情监测预警……”5月6日,记者走进省应急管理厅防火值班室,可视化大屏上,森林草原火险因子数据以及风险研判数据、预警模型等一目了然。值班人员正盯着森林草原智慧林火综合管理平台上显示的实时预警信息,仔细核实,并根据信息源及时与一线工作人员联系处置。
陕西是林业大省,全省森林资源丰富,境内秦岭横亘,生态地位异常重要,是全国森林草原防火重点省份之一。
进入本轮森林草原防火期以来,陕西各级各部门全面加强新形势下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坚决防范化解森林草原火灾重大风险隐患,森林草原火灾起数、过火面积,森林受害面积呈显著下降态势。
“无人机小队,请立即赶赴现场,回传火场画面”“属地森防指办公室,请迅速组织当地林业部门半专业队伍开展火情早期处置,联系公安机关开展火因调查、火案侦破工作”……
2023年3月9日,宁陕县发生一起森林火灾。宁陕县及时启动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进行处置,省、市两级根据火灾态势适时启动响应措施,并赴现场指导火灾处置。此次火灾处置共投入人员685名,有力有序有效将火灾扑灭,未发生人员伤亡。
“本次火情处置科学得当,得益于我们各项工作机制不断规范,各级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不断健全完善。”省应急管理厅火灾防治管理处二级主任科员朱玉龙说。
为规范工作运行秩序,省森防指印发《陕西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业务运行机制》,明确信息共享、会商调度、信息报送、火灾扑救航护飞机调用办法、火灾扑救力量调用与响应工作等机制。
“目前,省、市、县三级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印发率为100%,一旦发生火灾,可以立刻按照预案处置火灾。工作人员根据预案设定职责,迅速开展工作,提升响应处置效率。”朱玉龙说。
今年,为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形成跨部门防灭火合力,省森防指办公室联合省公安厅、省应急管理厅、省林业局、省消防救援总队及国家消防救援局陕西机动队伍,制定了联络、联宣、联防、联训、联演、联指、联战、联保和联查“九联”工作机制。
“九联”工作机制实施后,陕西各级各有关部门间协作沟通更加紧密有序,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了有力机制保障。
“风力灭火机手强攻地表火,水泵分队压制火头……”3月31日,商洛市商州区砚池河镇发生一起森林火情,一群身着橙色战衣的森林卫士火速前往救援。这是国家消防救援局陕西机动队伍参与森林火情处置的一组镜头。
“接到指令后,我们在15分钟内完成了战备等级转换及相关装备、物资准备;到达火场后主动与当地有关部门对接协调,明确协同指挥关系,科学部署布控力量,任务圆满完成。”机动队伍筹备组副组长赵厚成说。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为加强森林草原火灾防控专业力量建设,2023年7月,该机动队伍正式进驻陕西。随后,机动队伍派驻骨干力量靠前驻防陕西重点防控区域,开展森林草原火灾防控工作,同时为A级地方专业队伍等力量开展理论、技战术培训,与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单位开展联训联演,参与陕西省森林草原火灾扑救演练,助力陕西省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能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空中应急救援力量优势,并划拨资金用于支持市、县A级地方专业队伍建设,给予专业队伍在物资装备等方面的支持。”省应急管理厅火灾防治管理处副处长杜磊介绍。
为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陕西积极组建地方专业队。截至2023年底,陕西共建设A级地方专业队116支,重点火险区划县(市、区)A级地方专业队建队率达100%,森林草原火灾预防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
“我们将坚守无重大森林草原火灾目标,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针,压实责任、健全机制、狠抓落实,不断提升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和救援能力,确保森林草原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省森防指办公室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