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评论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09日
绝不能让“职业闭店人”成为新“职业”

孙萍

“职业闭店人”近期进入大众视野。据报道,专门帮商家策划关店跑路的“职业闭店人”,先是与商家预谋关店,让商家迅速更换法人;然后他们不动声色,大搞优惠促销活动“割韭菜”;最后商家突然关店、销声匿迹,店铺新法人现身……关店背后隐藏着一伙职业操盘手,帮商家免于大额债务,轻松逃避法律追责。

其实“职业闭店人”的存在已不是什么秘密。闭店团伙根据商家债务收取一定比例费用,打着转嫁风险债务名义行助纣为虐之事。关店后,“职业闭店人”非但不理会消费者的退费诉求,反而诱导消费者接受不平等条约,甚至叫嚣“不行就去告”。因为他们找的新法人,也就是“背债人”,往往是那种就算诉上法庭也无钱退赔的人,使消费者陷入维权“囧途”。

近年来,美容院、健身房、培训班等预付费式经营商家频频跑路,与“职业闭店人”善后有很大关联。这就不难理解,有的商家已经举步维艰还在红红火火搞促销,有的商家明明经营不下去还向客户借钱搞运营。或许有的商家起初就没打算长久经营,只是为了“挣快钱”,因为背后有“高人”托底。如此的市场环境显然不公平,病毒是会“复制”传播的。当守信者在苦心经营,而失信者却一夜暴富,那谁还愿意诚信经营?势必是劣币驱逐良币,助长“职业闭店人”的行径更为猖獗。

一般发生此类事件涉及人数较多,累积的社会影响不容小觑,须及时关上“职业闭店人”的“暗门”。从“职业闭店人”活跃显露出,相关监管机制和法律法规存在不足,使这伙人有机可乘。就拿企业法人变更来说,简化审批流程是为了提高办事效率、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为经营者处理不良资产提供便利。而当下关紧“暗门”,应避免“一刀切”,不能从“简化”回到“繁琐”,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针对频繁变更股权和法人的商家进行重点监控,对于预付费式经营建立信息审查制度与资金监管制度,并将以前的法人列为追诉对象,形成有力震慑。

所谓“职业”是根据个人知识、技能和经验,在特定领域干专业的事。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行业兴衰更迭是正常现象。如果某些商家确实存在经营困难等原因需要关闭门店,专业人士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帮助商家解决问题,那么这种行为没毛病。但“职业闭店人”是利用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寻”制度漏洞、“钻”法律空子,以坑害群众利益为目的,暗地里从事非法勾当,那就必须受到严惩。

“职业闭店人”不能成为“职业”,也不会成为“职业”。今年7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为预付式消费设立专门罚则,明确由各有关部门进行处罚。有的地方已经积极行动起来,探索对健身、培训等行业收取的预付款进行资金监管。相信随着法律法规的持续完善,再配以严密执行措施,行业乱象必然会得到有效遏制。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