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赵杨博
近年来,随着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创产品走向市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不少文创产品仅仅停留在对文化图案“复制”“粘贴”的阶段,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缺少独特的创意设计。一些文创产品成本投入不低,但往往“曲高和寡”,销量长期处于“吃不饱也饿不死”的状态。
的确,没有匠心和创新的文创产品是没有灵魂的,很难引起消费者的共鸣,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那么,到底怎样的文创产品才能让消费者有买单冲动?从故宫设计巧妙的文创日历,到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再到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玩偶。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巧妙融合现代设计的文创产品,留住了消费者的脚步,让人爱不释手,心甘情愿带回家。
一款文创产品受欢迎,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文创产品设计者来说,不能只满足于“摹其形”,要想办法“现其神”。这就需要深入研究挖掘文物等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内涵、审美理念、价值意义等信息,从中找到设计开发的灵感。人们选择购买一件文创产品,往往带着“听故事”的好奇心。文创产品设计者也要对文化元素加以理解和转化,找到合适的叙事方式,巧妙地为文创产品注入灵魂,使之契合当下人们的生活,让文创产品通过故事打动人。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曾就中国文博文创消费进行调研。通过调查,研究人员发现,老百姓在选择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的时候,考虑较多的是品质、设计和趣味、历史感、美感,而对价格、实用性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这表明相比市场上的普通商品,人们对文创产品的期许值相对更高,在购买心理上更偏向于文化价值与创意价值,并且为了追求更美、更有趣、更有品质的生活,愿意付出更多的钱。
这也启示我们,文创产品从业人员及相关方要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做到高质量供给与精准化传播。一方面,可以结合现代审美和时尚元素,让文创产品更具现代感和艺术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品质和细节,对产品的材质、工艺和包装等把好关,创作生产出高品质、有特色的文创产品,让消费者“怦然心动”。
文创产品,以文化和创意为核心。在文创产业发展的蓝海,期待有关各方更“走心”,关注和重视群众对日用消费品品质提升的需求和对生活美学的追求,用一件件精美的文创产品讲好灿若星河的文化故事,打出差异化竞争牌,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局面,让文创产品真正走进消费者的心里,引领文化风潮,让产品背后的中国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