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4月25日,李荣泽在礼泉青翠谷生态农场修剪杏树。 本报通讯员 李晶晶摄
本报通讯员 李晶晶
创业感言:
深耕农业,我深感自然之力与田间之趣。热爱是前行之灯,虽苦亦甘,乐在其中。坚守田园,静心笃行,方能走得更远。
4月23日,笔者走进位于礼泉县西张堡镇白村的礼泉青翠谷生态农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杏树林。这些杏树的果实自然下垂,因此得名“吊干杏”。这些杏树,是由李荣泽进行改良并引进种植的。
凭借对生态果园的热爱和执着,新农人李荣泽种出了品质优良的吊干杏,也“种”出了火热的新生活。
李荣泽2008年大学毕业后在咸阳一家国企上班。5年前,在一次外出培训学习中,他接触到吊干杏。了解到吊干杏口感极佳、营养丰富,并适合在礼泉生长后,李荣泽被“这颗杏”打动了,有了返乡创业的想法。
2019年,他毅然辞去工作,回到家乡礼泉县白村成立了礼泉青翠谷生态农场,决定在家乡尝试种植吊干杏,发展吊干杏产业。
种植吊干杏并非一帆风顺。李荣泽告诉笔者,他在新疆考察了两年,不断调研并进行苗木改良,于2021将吊干杏引进他的生态农场。去年,他盼来了吊干杏首次挂果。
“去年,130亩吊干杏成功挂果,亩均产量250公斤,一经上市,就被一抢而空,远销到海南、北京等地,年产值达180万元。”李荣泽高兴地说。
去年,李荣泽种植的吊干杏“一炮而红”。今年,许多企业都提前下了订单。李荣泽说,今年是果园盛果期,预计每棵树产果近800公斤,一公斤卖60元,产值能达580万元。
站在绿意葱茏的杏园里,李荣泽满怀激情地向笔者描绘着蓝图:他准备嫁接吊干杏苗50万株,推动吊干杏产业向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叫富,我计划把种植技术推广出去,带动村民一起种植吊干杏,共同致富。”提到未来的规划,李荣泽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