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读书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10日
反哺故乡 自我革新
——读《拂挲大地》有感

张佳钰

《拂挲大地》是当代作家邢小俊所著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描写了一个神秘、和美的村庄——“让礼村”。作者结合自身农村生活经历和对生命的感知,为读者刻画了我国大西北乡村的变化、农业改革发展以及农民身份、生活的转变,将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翻天覆地的变化和焕然一新的面貌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在我看来,这本书是作者反哺故乡的一次精神旅程,是自我革新的一次挑战跨越。阅读本书,我看到的不仅仅是“让礼村”的变迁,还有时代对乡村生活的影响。此书展现了一幅让人振奋的中国新农村的蓬勃图景,书中记录了乡村几十年来走过的道路,生活在乡村的人在精神、情感、生活过程当中经历的曲曲折折,生活潮流的改变,是一本“乡村史志”。

阅读此书时,我曾一度恍惚,仿佛自己也是“让礼村”里的一个“瓜女子”,田间池畔都有我的身影,甚至猪狗牛羊要长大都需要我的“批准”。

报告文学是讲究结构艺术的文学。此书共分为三部分:正篇、反篇、合篇。第一部分正篇·望,展现的是作者年少记忆中西北地区传统村落“让礼村”的乡村风貌,是回望,是怀念,是思念,也是对乡村生活的回溯。

书中,“我”是一个自小在东北农村姥爷家长大的姑娘,年少时的生活让“我”至今仍对农村生活有着很浓烈的依恋。在本篇中,读者可以看到相隔上千里的东北、西北农村的地理风貌和人们生活习惯的差异,在这差异之间又有一些斩不断的联系和共鸣。我想,这大概就是真真切切的烟火气吧。

书中写道:有了土就有了地,地是让礼村所有人的命根。姥爷家的乡村生活是这个样子,依靠土地生活的农民,一家的喜怒哀乐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息息相关。

“人住在冬暖夏凉的窑洞里,在土炕上出生、繁衍、歇息、瞌睡、死亡,他们大多一生都没有离开过土炕。”姥爷家是没有窑洞的,房屋采用开放式的“口袋房”结构,门口并不位于正中,大多开在东侧。屋内的大部分空间被火炕所占据。听姥爷讲,在古代辽金时期,居住在东北的女真族就开始使用火炕了。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延续,火炕一定承载着丰富的人情和记忆。如书中所说“一生浩瀚,半生在炕”。

村中灵巧的手艺人、韵味悠长的古腔、村庄里的动物、土炕上你一杯我一杯的陕南青茶、“醒乎、醒乎”地叫着的猫头鹰、“姑姑妙”地叫着的神秘鸟、飞鸽牌自行车等都是作者难以忘却的家乡风物。作者准确形象的描绘使“让礼村”庸常的生活升华出了哲理,展现出了农民对生活的热情和执着,体现了“让礼村”源远流长的文化。

本书第二部分反篇·殇,呈现的是“让礼村”的变迁以及作者内心的惋惜和忧思。在时代大潮冲击下,生活方式的变化带来的人际关系的变化,人与土地从过去简单、和谐的关系演变成尖锐对立的关系,导致人与土地关系疏远,造成了心灵的无所附着感。

作者在这一篇章中,用一桩桩、一件件鲜活的实例大胆地揭露乡村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者的文字就像一把锐利的刀,让我们产生心灵上的触动。这不禁让我思索,农村的改革发展、振兴不仅仅是我们所理解的生活方面的发展、经济方面的繁荣。作者的文字让我们明白,乡村振兴其实是一种新秩序、一种新风尚的形成。它包括了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包括了经济、文化,甚至预示着一种新的人文精神的兴起。

第三部分合篇·归描绘出新时代那片土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书中鲜活的案例,不知不觉间让我感悟到了鼓舞和力量。作者通过真真切切的乡村振兴故事,一点一滴地报告着中国农村摆脱困境的消息。

合篇中,作者细致入微地记述了生态文明、返乡创业、百姓议事堂、医疗卫生、厕所改革、搭伙养老、互联网问诊平台等。这些农村的新事物体现出作者的独特匠心,每一桩、每一件都在鼓舞士气、催人振奋。

作者的文字,让我感受到那片黄土地上重燃的温热,让我明白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上的“螺丝钉”,要始终充满希望与力量。“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这句话始终激励着我,用昂扬的精神和不畏艰险的勇气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全球视野下,带有文学性和纪实性的“让礼村”,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些实实在在的乡村振兴故事,展现了让人振奋的中国新农村的蓬勃图景,是文学积极参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

“让礼村”,其实就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村庄里!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