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评论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05日
为爱“减负”,这种用心和初衷值得肯定

董渺

春节期间,彩礼又成为热门话题,一度登上热搜。一条“江西一地规定彩礼不超3.9万元”的消息,更是将话题的讨论推至高潮,并引发不同意见。争议当中,也有众网友为这一做法点赞,为什么?

彩礼最早出现在我国西周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古代,男方向女方提供彩礼,以表示对女方家庭的礼遇和感激,也代表了男方对女方的尊重和承诺。彩礼这一婚俗绵延至今,仍被人们视为男女缔结婚约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攀比之风日盛,彩礼不仅“走了形”“变了味”,而且成为许多家庭的沉重负担。尽管相关方面相继出台了治理高价彩礼的法律或规定,但彩礼作为中国社会的一种传统“礼”道,依然有着广泛的民间基础。如果只是简单化取消彩礼,并不符合中国传统婚俗文化。而且从实践层面来看,一些地方推行“零彩礼”也存在很大的阻力,若处理不好,还有可能产生新的问题和矛盾。在有关“3.9万元彩礼”的讨论中,更多人认为,彩礼应保留,但要适度。可见,网友点赞的其实并非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一种合情合理的“姿态”。

当然,合情合理的事更要合法。客观上讲,“婚嫁”“彩礼”属于公民私人事务,想通过公共权力、公共规范介入治理高价彩礼、天价彩礼,本身存在很大的难度和挑战。而且从以往一些地方通过发红头文件规范“彩礼”的案例来看,收效甚微,争议很大。此次,江西省崇义县出台“零彩礼”“低彩礼”家庭礼遇机制,尽管也招来一些质疑,比如3.9万元彩礼制定的依据是什么?将彩礼和就业、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绑定会不会制造新的不公?等等。但作为一种通过正向激励、柔性包容的方式,引导人们以“零彩礼”“低彩礼”尝到文明新风的“甜头”,既是一种移风易俗的努力,也不失为治理彩礼问题的一次新尝试,这种用心和初衷值得肯定。

移风易俗并非易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方面,婚俗传统和观念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彩礼关系到男女双方和家庭利益,要找到一个既“高分”又高效的治理方案,本身难度很大。要让彩礼回归“礼”道,需要讲究依法办事,尽可能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和需求。可引导各地探索创建“道德银行”“新风超市”“红黑榜”等移风易俗治理模式,一点一点引导人们改变观念理念。为爱“减负”,需要久久为功、绵绵用力,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婚姻也终会回归爱的本质。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