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南楠
龙年新春佳节,各地传统文化活动、民俗表演百花齐放。广东英歌舞、福建游神等传统文化相继火爆“出圈”。尤其是传统手工艺品天津盒子灯,以其“灯中套灯、层层燃放”的精妙技艺,在网络上一夜走红,稳居各大社交平台热搜榜高位。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认识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那些平日里不常见的传统民间习俗、独特地方技艺,往往借由春节纷纷亮相,人们在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收获了浓浓年味、加深了文化记忆。可以说,传统节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迷人光彩、连接现代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和重要契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妨抓好传统节日这一特殊的时间“燃”点,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走近大众身边、融入百姓生活的过程中,点亮传承的灯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要在满足人民需求中丰富内容内涵,在顺应时代发展中拓展表达方式,在开放包容中立己达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递人情之味、艺术之感、文化之韵的创新性表达中讲出新故事、焕发新活力。
深挖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春节闹社火、元宵节赏花灯、端午节赛龙舟……这些都是有着悠久历史传承和深厚群众基础的传统节日文化。我国地域辽阔,同样是过节,每个地方的过法却不一样。别出心裁、层出不穷的年俗活动,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样,像清明节、端午节等我国传统节日,都有其不同风俗习惯。各地可紧扣节日主题,结合地域特色,挖掘和丰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多举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直抵人心。
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既在于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也离不开当代人的创新突破。比如广东英歌舞打破“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传统,近年来,广东积极推动英歌舞“非遗进校园”,扩大了非遗传承的范围。四川自贡彩灯在设计和制作上,引入热门游戏、潮玩IP角色让灯会“潮”起来,搭载“AI大脑”让彩灯与游客“对话”,赋予传统手工艺品科技新“玩法”。可见,传统文化只要结合当下的新环境、新诉求,借助新技术、新方式,创造新的文化热点,就能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传统文化需要传统节日这样的“秀场”。抓好传统节日这一特殊的时间“燃”点,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