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评论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06日
让“听劝”成为习惯

南楠

“叔,我想要一把会下雨的伞”“走夜路怕黑,想要一把会发光的伞”……近日,社交平台上一位“听劝”的老板引发网友热议。原来,这位伞厂老板的评论区经常收到网友各种脑洞大开的“许愿”留言,于是老板抱着“听劝”的态度,推出了“会下雨的伞”“镭射反光伞”“风扇伞”等创意产品,收获了大批年轻顾客,让一度濒临倒闭的伞厂因此巧解危机、重焕活力。

“听劝”这个词最近大热。前段时间,各地文旅局局长使出浑身解数比拼,图的就是天南海北的客人能到自己的“地盘”上一游。这其中,一些地方的文旅部门很善于“听劝”,总能根据网友意见,随时“上新”服务、弥补不足,满足游客的愿望和需求,不仅收获了一片点赞,还收获了一拨拨游客。可见,“听人劝,吃饱饭”这句俗话并非虚言。

“听劝”不仅是一种态度,还是一种智慧。从字面上看,“听劝”虽不难理解,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首先得会“听劝”。“劝”的背后往往表达着某种期待或不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的需求。伞厂老板把网友当成“设计师”,从网友评论中发现商机,通过不止一次“听劝”,把商机不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可以说,伞厂老板从“听劝”中找到了致富之道。“劝”的善意中也隐含着改进提升的思路和方法。有网友在社交平台评论区提到,“要是能在索菲亚教堂拍照时有个月亮就好了”,哈尔滨当地随后就用无人机升起了“人造月亮”;有网友反馈“哈尔滨天气太冷了”,景区马上增设了“温暖驿站”,供游客休息取暖。文旅市场不可能“尽善尽美”,难免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贵在有关部门主动“听劝”,让这个来之不易的火热市场能够长久地“热”下去。

听懂“劝”,也很重要。社交平台上,网友七嘴八舌,这些信息,难免带有个体经验的局限性,或者未必具有参考价值。如何过滤这些网友的调侃甚至有些偏激的言论,把问题找准找好,考验着有关部门的能力。若是因为自己心中无数,无法判断这些意见正确与否,把他人意见搁置一旁,或者眉毛胡子一把抓,找不到问题的破解之道,便得不偿失了。

互联网时代,各种声音纷至沓来。如果能让“听劝”成为习惯,善于对各方信息加以分析,有所取舍,择善而从,则不失为一种好的工作方法。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