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读书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06日
骁腾如此 万里横行
——读《跨越千年的不朽》有感

孟利明

马山前这本《跨越千年的不朽》文集,是他近年来的心血之作。他用大视野鸟瞰历史的文化演进,用小视角摄取人文的社会变迁,聚焦穿越时空隧道的文明、文化。在马山前眼中,这些不朽的思想、历史、人文、艺术、哲学、精神,既有思考的自然质感,又有追寻的体验量感。他用雕花刻叶的构思谋篇布局,简单明了地展现了历史和时代两个永恒且宏大的主题。

书中7个部分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和时代的思辨。明暗两条线的交相呼应,很好地托起了整个篇章的安排,既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又加持了对新的内容、创意的把控。“跨越千年的不朽 ”——在对立中解构,在统一中平衡,马山前用历史哲学与社会哲学的文笔和思维告诉我们,不朽的永远不朽,千年的依然千年,而“跨越”需要超然于尘埃之外的从容和淡定,不拘时空的斗转星移。“跨越”不仅是两个时间节点的碰撞、回响,还是信仰和文化的一代代传递、传承。时代的变迁,让人们的浮躁淹没于历史尘埃中,其“跨越”又像是一次生命旅行,在一路风景一路感怀中,朴素的人文主义和强烈的人本主义跃然纸上。所以说,执过钢枪的手握起笔杆,马山前仍是一名战士——守望历史文化、回望来时之路、瞭望时代发展。

当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特定的表达时,不管是诗和远方,还是柴米油盐,抑或是内心希冀的人间烟火,都化为文字,在作者笔下缓缓流淌。文学成为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的交互器,更重要的是,人们所秉持的文学追求和人的社会属性的完美契合,把文学推向了更高文艺审美的层级和更富有哲理的维度。文学的尽头是生活,生活的尽头是哲学。马山前用他的审美蕴藉和人生哲学管窥、审视社会万象、人性善恶以及生活百态,并以一个普通的百姓视角观天下。这种有别于诱导型、鸡汤式的忠告,善意十足、真诚满满,带来光亮和温暖。

文章一本是人生,文字一篇是生活。很明显,马山前这本文集是他人生的轨迹图。看似只是生活、工作点滴的文言文语,却是作者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文化苦旅的映射。杂文、散文、诗歌的不同表达,为读者呈现出马山前人生经历的粗线条、生活阅历的背景色,搭建了一个疏密自然的生活空间和浓淡相宜的人生图画。这本书,道出了马山前真实、真切、真率的学习生活状态。

马山前以杂文专长,以历史知识擅长,这也决定了他的行文总会以开放型的笔触、跳跃式的笔法进行平行叙事和交叉论述,因此,他的文章有了历史的纵深感,也有了格致万物的横向宽度。“晚晴夕照”这一章目中,他在《百年大党的奋斗与成就》中信心满满展望未来,在《历史的大趋势不可抗拒》中,用中国崛起的时代大势佐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伟力……在马山前的笔下,正向的激发、向上的激励才符合他的文学性格和语言气质。我们在佩服他涉猎广泛的同时,也被他关于国、家、人透彻清晰的理解所感染。

更为重要的是,他用非线性的拉伸、延长进行社会事件的解剖和研究,也用嵌入式的自我思考进行价值考量,在历史文化、社会伦理、人文道德等层面有独特的感知和体悟。他用老一辈人朴素的价值追求来审视当下、看待周遭,力求寻找最本真的追求和价值旨归。在马山前的文字间,始终涌动着一种短而简、急而稳、速而达的文字张力。这种与生俱来的文学气质和情感表达,正是部队生活带给他的文字骨血,还有赳赳秦人的基因使然。在他的这种语言场域里,始终有不怕困难、勇于斗争的精气神、正能量,以及激流奔腾的磅礴气势、不可阻挡的奋进伟力。同时,他又将那种细腻而通透的兄弟情、战友情展现出来,达到了一种家国情怀、战友情谊的意象化阐释和具象化表达。在有条不紊的铺陈下,他进行个人世界观、价值观的表达,实现了文字驾驭下内心独白的快感表达和快意舒张。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