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王帅
有些“专家”的话越来越让人琢磨不透了,比如说到年轻人的就业观、婚姻观,“专家”说:“作为缓慢型人才,目前部分年轻人处于全职儿女场域内,但这只是摩擦性失业。目前存量夫妻增多,他们并不急着结婚……”
听懂了吗?搜索一下关键词:非名校毕业、啃老族、慢就业、生育率下降、恐婚。
说话作文,意在表达,目的是让人听明白。中华文明五千年,常用汉字也就三五千,正常表达绰绰有余。但总有些“专家”,仿佛嫌文字不够用似的,不断硬造新词。你终于弄懂了“慢就业”,“存量夫妻”又冒了出来,真是令人“防不胜防”。
有些“专家”说话还喜欢兜圈子,一句简单的话,故意绕来绕去,好像不这么说体现不出水平。比如说到坚持走群众路线,狠抓为民服务工作,“专家”指出,要抓具体、具体抓,抓经常、经常抓,抓重点、重点抓……说者嘴累,听者心累。说那么多句,却顶不上一句“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简单明了、真实有力。
新词频出,文风浮夸,反映出说话作文者肚子里没货,知识储备不够,只好故意说一些让人听不懂的话、作一些空洞无物的文,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装腔作势、借以吓人。说话作文是作风的体现,文风不正,危害极大。作风浮夸,不敢面对实际问题,就会有套话;两眼朝上,漠视群众利益,就会讲空话;走马观花,不走到老百姓中间去了解实际,就会说假话。只有真正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把理论和实践结合,知行合一,才能言之有物,好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