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评论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07日
打造新时代职工群众的“学校和乐园”

郭军

提起工人文化宫,人们感到既亲切又陌生。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人文化宫丰富的文娱活动,让许多市民在这里度过节假日。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工人文化宫建筑老旧、设施落后、公益职能弱化,能够为职工群众提供基本文化活动的不足三分之一,其中一部分不得不对外出租承包。工人文化宫服务职工群众的功能削弱,逐渐门庭冷落。

新时代,工人文化宫如何回应职工期盼,成为各级工会的全新考题。在这场大考中,陕西各级工会“突出公益、聚焦主业”,通过清理、改造、新建,使那些承载几辈人记忆、蜕变新生的工人文化宫,回归职工群众视野。

近年来,把维护广大职工群众利益作为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坚持工人文化宫姓“工”的基础上,陕西各级政府和工会不断加大投入,宝鸡、榆林、铜川、渭南、杨凌等一批区域中心城市的新工人文化宫,成为当地的惠民工程和地标建筑。

为顺应新时代职工的文化需求,各级工会既在“建”上下功夫,也在“用”上做文章。一些位于革命老区的工人文化宫,利用区域优势,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推出看红色电影、讲红色故事、组织主题党日等活动,让红色文化教育“火”起来。大部分工人文化宫日常性提供职工运动会、读书会、技能培训、职工书屋等近20个服务项目,让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生活振奋职工精神、凝聚职工力量。同时,职工人数较少的县(市、区),特别是一些刚刚脱贫的山区县,集中打造集爱心驿站、读书阅览、母婴关爱、职工服务、助农产品销售等一体化、多功能服务为一体的工人文化宫。

目前,工人文化宫已经成为我省职工群众学习知识、增长才干、进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工会组织职工、凝聚职工、宣传职工、服务职工的重要阵地。

各级工会要继续以职工需求为导向,认真履行管好办好工人文化宫的主体责任,健全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全面提升工人文化宫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同时,各级工会要坚持服务基层职工,把资源和力量向基层倾斜;要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健全考核机制,稳妥推进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加强资源共建共享;要聚焦主责主业,深挖阵地优势,强化“数智化”思维,以直接直达、可感可知的服务,扩大工人文化宫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有效性,努力打造新时代职工群众的“学校和乐园”。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