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评论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29日
“果”香也怕巷子深

赵杨博

乡村要振兴,富民产业必先行。在很多地方,果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从生产端来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生产出标准化、品质优、有特色的果业产品已成为各方共识。从流通端和销售端来看,产销能否精准对接,直接关系到经营户收益和乡村经济发展。如果优质的果业产品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不仅会挫伤果农的种植积极性,还会影响果业高质量发展大局。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意在强调商品质量至上。着眼果业,就是要以质量为先,这是果业良性发展的生命线。然而,在果业产品与市场之间,依然存在着信息错位、沟通不畅等现象。纵使产品品质再好,如果不畅达流通端、拓展销售端,打出品牌知名度,俘获消费者“芳心”,也很难卖得出、卖得俏。从这点来说,“果”香也怕巷子深。

因此,果业经营户在种好水果的同时,不能被动等待消费者自己发现好产品。果业经营户要牢固树立市场及销路意识,主动作为,以现代传播理念和思维,调动各种力量和手段,把农产品的优势特色充分展现给市场和消费者,做强农业品牌,增强产品的辨识度和市场认可度,“叫卖”出广阔销路,让果子香飘市场。

在铜川市王益区,“孟家原桃”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在此基础上,当地还着力打造“孟姜红”品牌鲜桃。凡使用“孟姜红”品牌的农户,必须从源头、品质、程序等方面严格把控鲜桃品质。立足资源禀赋,当地今年在秦人村落景区建成“孟姜红”品牌展示中心和6家品牌直营店,重新设计了富有地域特色和人文气息的外观包装,旨在进一步提升鲜桃品牌价值、提高附加值、赋能产业升级。其实,在我国许多地方,一大批品质优、叫得响、口碑好的农业品牌接连涌现,各类特色农产品频频打破地域局限“出圈”。

不过,擦亮果业品牌非一日之功,一方面需要脚踏实地,提供质量可靠稳定的产品,不能为了蝇头小利砸了好不容易积累的好口碑;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精准出台果业品牌培育政策,引导社会多方力量为广袤乡村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撑,吸引一批留得住、懂营销、视野广的能人在乡村大舞台施展拳脚,帮助制定完善品牌发展策略,打造专业的品牌推广团队,深耕市场,培育出更多消费者认可、忠诚度高的果业品牌,让“小果子”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