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副刊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25日
“鹊桥相会”与喜鹊

朱文杰

喜鹊是中国的吉祥鸟,架起了牛郎织女七夕在鹊桥相会的传说。

《古诗十九首》中就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诗句。由于牛郎和织女相会的传说,又诞生了七夕节和鹊桥。古时就有“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的记载。

2017年农历七月初七,中国邮政专门发行《喜鹊》特种邮票一套1枚。选在七夕节发行《喜鹊》邮票,其中用意不言而明。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民间爱情传说。相传织女私自下凡与牛郎相遇,结成了恩爱夫妻,还生下一儿一女。织女下凡荒废了布耘织霞,天庭派天兵将织女押回天宫。牛郎用箩筐装着儿女,挑着追到天上。王母见牛郎追来,就用头上的金簪在织女和牛郎之间划出一道大河——银河。滔滔的银河把牛郎和织女隔在两岸。后来,数不清的喜鹊飞到银河上搭成鹊桥,让二人在鹊桥上相会。因此,喜鹊也被人们视为爱情鸟。刘威《七夕》诗云:乌鹊桥成上界通,千年灵会此宵同。李洞《赠庞炼师》诗云:若能携手随仙令,皎皎银河渡鹊桥。这些诗都表现的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喜逐行人至,愁随织女归”“香闺报喜行人至,碧汉填河织女回”等诗句中都提到织女。我国发行的邮票中有不少是表现“鹊桥”这一题材的。2010年发行的《民间传说——牛郎织女》邮票第4枚“鹊桥相会”,运用象征手法,通过两只剪纸喜鹊,架起了牛郎织女七夕相见的鹊桥。2012年发行的《宋词》邮票第3枚“秦观《鹊桥仙》”画面中,密密匝匝的喜鹊搭起了鹊桥,再现了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

昆明池是在汉长安城开凿的,汉武帝把它比作天上的银河。为了上应天象,昆明池的东西两侧分别立了牛郎和织女石像,星辰之名有了人形化的牛郎织女。班固《西都赋》云“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张衡《西京赋》云“乃有昆明灵沼,黑水玄址。周以金堤,树以柳杞。豫章珍馆,揭焉中峙。牵牛立其左,织女处其右,日月于是乎出入,象扶桑与檬汜”。诗圣杜甫诗中亦有“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鳞甲动秋风”的句子。

中国人把“喜”字加在“鹊”身上,古籍中还有灵鹊兆喜之说。这些传说寄托着人们对于喜庆的期望。老百姓称喜鹊是吉祥鸟,是爱情与婚姻的象征。年画有《双喜图》《灵鹊报喜》《双喜临门》等。但喜鹊报喜并不单指“牛郎织女”故事中的“鹊桥”传说,它的内涵和外延十分广泛。

在民间习俗中,还有把喜鹊称为“喜神”。这不仅是因喜鹊外形美观靓丽,体态轻盈敏捷,声音响亮悦耳,更重要的是喜鹊的警觉性给人以灵鸟之感。喜鹊古称灵鹊、神鹊,多是和梅花一起组成吉祥图案,像“喜鹊登梅”“喜上眉梢”等。

喜鹊是吉祥的鸟儿,是专门报喜的。若是遇到喜鹊朝自己飞来,或看到喜鹊在树上、空中鸣叫时,人们就会认为有喜事来到身边,还会轻声念叨“喜鹊叫,把喜报”。尤其是听到喜鹊在门口和院中鸣叫,那就预示着喜事临门啦!民谚亦有“喜鹊叫,贵人到”。喜鹊报喜,或灵鹊报喜,这一观念和认识,在中国古已有之。

诗人感时伤物,是最重情的人,当然就更加相信灵鹊报喜这一说了。李白有“五色云间鹊,飞鸣天上来。传闻赦书至,却放夜郎回”的句子,把自己遇大赦这一喜事,与“飞鸣天上”的“云间鹊”巧妙联系在一起,表现出诗人心中的喜悦。

中国人以天人感应关系来看待喜鹊,把它同人间的吉凶贵贱联系在一起。喜鹊被认为能预卜人们的喜庆和安宁,它的叫声又很悦耳,唐人便径直称它为“喜鹊”。

此外,中国人还将喜鹊视为喜兆。宋之问《发端州初入西江》诗云:破颜看鹊喜,拭泪听猿啼。李绅《江南暮春寄家》诗推测家人的情况是:想得心知近寒食,潜听喜鹊望归来。古人认为鹊巢中有梁,能看见喜鹊上梁的人,一定会富贵。《酉阳杂俎》中记载,崔圆妻未出嫁时,与众姊妹在家中后园游戏。她看见两只喜鹊构巢,共同衔着一根木枝,安放在巢中作梁。果然,她后来成了大臣的夫人。

最后要说的是灵鹊兆喜,民间有“喜鹊叫,贵人到”之说。而以笔者大胆揣测,这贵人首先是指医生。古时缺医少药,走方医生即行医,最受老百姓欢迎。医铃一摇,四里八乡都知医生来了,而更远的地方,尤其是人迹稀少偏僻之地,人未闻医铃响,可能铃声已引起喜鹊的感应了。慢慢地,这灵鹊就代称医生了。

自古以来,医生都是治病救人的人,走到哪里就把平安健康带到哪里,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能带来喜讯。由于喜鹊架起牛郎织女七夕相会鹊桥的传说,喜鹊也成了我们心中代表吉祥的鸟儿,它是专门报喜的。若是遇到喜鹊朝自己飞来,或看到喜鹊在树上、空中鸣叫时,人们便认为会有喜事来到身边。尤其是听到喜鹊在门口和院中鸣叫,那就预示着喜事临门啦!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