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副刊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25日
一把三弦说古今

雷荣 李星棋

“弹起三弦定准音,诸位明公仔细听……”曾几何时,只要三弦一弹,“甩板”一打,“蚂蚱蚱”一响,爱热闹的陕北人就会放下手中的活计,丢下碗筷,聚集在农家院落或者暖窑热炕上,静听说书人的说唱。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生于山沟沟、长于黄土地的陕北说书从群众中走来,在一代代人的传承和发扬中,走出黄土高原,登上国家和国际大舞台,绽放出新的光芒。

(一)

三根琴弦,一张绣口,说尽千古往事。说书起源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周初就有职业说书艺人。陕北自古苦寒,人们在干旱贫瘠的土地上靠天吃饭,呐喊、宣泄的意识与生俱来。清代《榆林府志》中对于说书有这样的文字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刘弟说传奇颇靡靡可听……韶音飞畅,殊有风情。不即江南之柳敬亭乎。”表明在许多年前,陕北的说书已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

最初,游走四方的穷苦盲人或者半盲人手持木棍,走村串户说书。他们自弹三弦,腿绑“甩板”,手击“蚂蚱蚱”,用陕北民歌小调说唱传说故事。后来,他们在三弦书的基础上,广泛吸收眉户、秦腔、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调,形成独具陕北地方特色的曲艺。陕北人把说书称为“说传奇”“说古朝”“说古经”“唱曲子”。后来,这种艺术形式被冠以“陕北说书”之名。

陕北说书曲调激扬粗犷、富于变化,有东路腔、西路腔、彩腔等九腔十八调,内容多为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演义、公案传奇,以及现编现演的表现男女爱情、反映现实生活的节目,是一门真正来自群众的艺术。

(二)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陕北说书迅速发展,形成了不同流派、不同形式、不同特点的说书群体。陕北说书艺人高维旺、常树仁等积极投身革命,用自编新书《跟上老刘闹革命》《土豪劣绅要打倒》等作品宣传革命思想。之后,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成立“说书组”,联系、团结、教育民间说书艺人,引导他们新编书、学新书、修改新书。特别是在韩起祥的引领下,通过就地取材、就地编写、就地演唱、就地修改等方式,创作了《重庆谈判》《张玉兰参加选举会》等一批鼓舞革命斗志、倡导新生活的新书词。新中国成立后,陕北大多数县成立了说书艺人宣传组(队)。1963年,延安县曲艺队在自由市场设立书棚茶社,演出《五女兴唐传》《杨家将》《李双双》《雷锋参军》等传统和现代说书书目30多个。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大批年轻人的加入,陕北说书艺人张俊功将传统的一人坐场书发展为多人组合表演的走场书,人数最多达十几人,还加入二胡、笛子、板胡以及电子琴等乐器,将古老艺术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同时,形成独特的“迷花调”,使陕北说书的曲调走向统一,奠定了目前陕北说书的基本格局。

如今,陕北说书人物角色分工更加明确,互相酬唱应答,有了身段及表情表演,并且讲究舞台风度、手、眼、法、步等规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延安、榆林两地说书艺人多达几千人,说书班社达几十家,形成了以韩起祥、张俊功、解明生、曹伯炎等为主的许多陕北说书流派。陕北说书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三)

“说的是一九七三年,敬爱的周总理回延安……”1997年,说书艺人曹伯炎与夫人甄三梅在全国第七届“群星奖”大赛上热情洋溢地演绎陕北说书《半碗饸饹》,抱得金奖荣耀而归。陕北说书再次登上全国舞台,让众人惊艳。曹伯炎是当代陕北说书的代表人物之一。继韩起祥之后,曹伯炎又将陕北说书推向全国。他参加各种大型演出和比赛,获得了很高的荣誉。曹伯炎出生在延川县一个农民家庭,自小酷爱陕北说书。村里只要来了说书匠,他每场必听。1979年,曹伯炎进入延川县人民剧团,成为一名三弦演员。1994年,曹伯炎考入延安市曲艺馆,成为一名说书表演家。他博采众家之长,继承了陕北说书老艺人韩起祥、张俊功的特点,学习延长刘旭旺的琵琶书、子洲田致志的三弦书、安塞解明生的说书艺术,形成了独特的说书风格。2005年,在第五届中国曲艺节节目展演中,曹伯炎的陕北说书表演《陕北风情》荣获精品节目奖。2022年,由曹伯炎参演的陕北说书《看大桥》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

2006年,陕北说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新时代,陕北说书内容与时俱进,与民歌、戏剧、舞蹈相互交融,增加了爱党爱国、文明新风等正能量主题。

如今,陕北说书已不仅仅是说书艺人赖以谋生的手段了,它正作为一种民间艺术走出农家小院、酒楼饭店,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2016年,说书艺人熊竹英参加第九届巴黎中国曲艺节,并获“卢浮铜奖”;2017年,陕北说书参加中国文联“百花迎春”大联欢;2019年,陕北说书亮相乌兹别克斯坦首届国际民间口头说唱(巴赫希Bakhshi)艺术节;2021年,陕北说书登上第十四届全运会闭幕式。《半碗饸饹》《一盘腊肉》《看大桥》等作品先后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2023年,陕北说书《刮大风》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陕北说书的一句句、一声声、一曲曲,倾诉出了陕北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表现出了陕北人的朴实耿直、坦荡大气。它见证着陕北的沧桑巨变,诠释着老百姓的审美情趣,塑造着陕北儿女的豪爽与坚毅。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