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理论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24日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徐喆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新征程上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陕考察,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汉中考察时强调:“汉江及其支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汇集区和供给地,保护好这一区域的湿地资源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要着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赋予了陕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使命和更高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扎实推进美丽陕西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提供坚实生态支撑。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其中之一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高质量发展是高水平保护的目标指向,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实现高水平保护,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可以通过生态补偿机制等政策工具,促进环保产业发展,从而助力高水平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促进能源产业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我们要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结合起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走出一条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子。

一方面,要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全领域调整。改变“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淘汰煤电落后产能,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加快能源运输通道建设,提升传统能源主产区的大宗货物铁路运输比例,提高大宗货物运输量较大企业、物流园区的清洁运输比例。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另一方面,要实行资源节约、低碳经济、绿色消费、环保意识全环节发力。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坚持“能水粮地矿材”一体化节约,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发挥我省产业优势和科教优势,加快发展氢能、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推动绿色消费,加强绿色采购制度建设,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方向转变。提升全民环保意识,推动绿色低碳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

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当好秦岭卫士,守护黄河、汉江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汉中考察时强调:“汉江及其支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汇集区和供给地,保护好这一区域的湿地资源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严格执行黄河保护法和相关规划,推进水土流失、荒漠化综合治理,加强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深化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防治和矿区生态环境整治,守护好黄河母亲河”“健全秦岭常态化长效化保护体制机制,完善监管体系,搞好动态排查整治,守护好我国中央水塔”。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秦岭、黄河、汉江生态的深切牵挂和极端重视。陕西地处黄河中游,秦岭是我国的南北分水岭和重要生态屏障。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为陕西筑牢生态底板、为国家守牢生态屏障。

一是要健全秦岭常态化长效化保护体制机制,落实系统治山、条例护山、规划管山、智慧控山措施,在动态排查整治“五乱”问题的同时,突出抓好小水电整治收尾工作;加快秦岭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和秦岭国家植物园建设,让秦岭始终成为动植物的优质栖息地。二是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及相关法规,坚持减沙控沙、治水治污、优能优产、利民惠民,以系统观念解决黄河水浑、水脏、水少、水多的问题,推进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加快建设黄河西岸生态带,让母亲河更加健康美丽。三是要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严禁在汉江、丹江等重要岸线1公里范围内和重要水源地范围内建设尾矿库,“一库一策”排查环境风险,严厉打击污水渗漏、污水直排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三秦大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问题仍然突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当务之急。陕西环境保护、减污降碳的任务依然艰巨,已经取得的成效还要不断巩固提升,我们要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推动三秦大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是要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彻底扭转关中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被动局面。持续推动钢铁产能压减和焦化行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工业污染排放深度治理,依法严厉打击不落实应急减排措施行为。加强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确保臭氧浓度增长态势得到有效遏制。推动传统汽车清洁化和全面达标排放,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要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促进“人水和谐”。持续推进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和水源监控能力建设,力求基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深入落实河湖长制,“一河一策”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建立水生态考核机制,保障河湖生态流量,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三是要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污染风险管控。严格落实重度受污染耕地管控措施,安全利用中轻度受污染耕地,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强化重点建设用地准入和联动监管,从严管控化工等行业的重度污染地块规划用途,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总量趋零增长。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