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理论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24日
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谋划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胡卫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全面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新思路新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实现“四个重大转变”: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正确的方法路径;实现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增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增强了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实现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四个重大转变”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一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又助力高水平保护。二是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重点攻坚,同时要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注重协同治理。三是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四是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既坚持用最严格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同时要激发起全社会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把美丽中国建设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五是“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双碳”目标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决不受他人左右,这体现了推进“双碳”稳与进的辩证统一。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保障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健全建设美丽中国的保障体系等,加快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

立足自身生态实际,扎实推进美丽陕西建设

陕西的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局。秦岭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汉江及其支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汇集区和供给地;陕南秦巴山区属于国家生物多样性重点生态功能区,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区属于国家水土保持重点生态功能区;关中地区是国家确定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之一。陕西生态环境建设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新时代陕西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陕西建设。

立足“一山两河”生态治理大格局,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系统谋划、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同步推进秦岭、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做好秦岭国家公园和秦岭国家植物园创建、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和秦岭大熊猫保护繁育基地建设等工作,高质量推进秦岭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黄河流域坚持不懈推进荒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将其建设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突出流域湿地保护,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动防沙治沙工作从粗放式逐步迈向精细化,陕西着力打造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先行示范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重点攻坚,推动生态系统功能整体性提升。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特别是关中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推进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四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着力培育健康稳定、功能完备的生态系统,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持续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因地制宜,科学种植,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不断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和林业碳汇。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重要的绿色水库、绿色碳库、生物基因库。严格执行《陕西省湿地保护条例》,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修复,守住湿地生态安全边界,发挥湿地功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大美湿地。

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我国正在经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城市的人与地、人与绿色空间、人与野生动植物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城市日渐成为发展与保护矛盾突出的区域。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把握好城市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建设生态公园,让城市融入大自然,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促进城市生态保护同生产生活相互融合,创造高品质生活。

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美丽陕西建设保障体系。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立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统筹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汇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力量。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要大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充分调动人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扛起美丽陕西建设的政治责任,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谋划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眼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大局,立足本地生态实际,明确主攻方向,奋力谱写天蓝、水清、地绿、土净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陕西新篇章,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担当。

作者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