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07日
三原:小额信贷实现集体和群众“双增收”

本报记者 杨小玲 通讯员 张曌

盛夏时节,果农们忙碌在田间地头。7月22日,在三原县陂西镇安乐村西红柿大棚内,一个个红彤彤、色泽鲜亮的西红柿挂在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味。看着眼前的丰收场景,村民鲁攀心潮澎湃。

40岁的鲁攀曾是安乐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20年,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他种了6亩大棚蔬菜,春季主要以种植西红柿、黄瓜为主,冬季则种植芹菜、白菜等,年收入基本维持在10万元左右。

“家里的老人年纪大了,两个小孩还在上学。以前,我一个人在外务工,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多少钱,正发愁之际,村干部帮我申请了4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我用这笔贷款建起了大棚种蔬菜,前后不到3年的时间,收入增加了一大截。现在我不但能照顾家人,收入也比打工时强多了。”鲁攀一脸喜悦地说。

鲁攀深知要想走上致富路,有“志”更要有“智”。如今的鲁攀不但种植蔬菜,还在家里“试水”收菜,做起了蔬菜代办,以安乐村邻近县城的区位优势,直接对接三原县阳光批发市场,最近每天“消化”的西红柿达2500公斤左右。

正是有了之前像鲁攀这样的扶贫小额信贷受益者,陂西镇的镇村干部们瞄准现阶段小额信贷对脱贫人口的“输血蓄力”功能,利用小额信贷去帮助更多的脱贫户享受金融政策红利。镇村干部主动“牵线”金融企业,与群众“零距离”面谈、“面对面”核实、“实打实”面签,为类似鲁攀一样的脱贫群众筑牢了防返贫“安全坝”。

今年春季,陂西镇东毛村52岁的脱贫户毛允战在镇村干部和种植大户的带动下,通过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建起3个大棚种植蔬菜,成功以“菜”聚“财”,预估年收入在8万元左右。

为缓解脱贫户发展产业资金不足的难题,陂西镇坚持把小额信贷作为助推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增收的重要举措,为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条件的脱贫群众构建“党建+金融”致富堤坝,让小额信贷成就乡村振兴“大产业”。仅今年上半年,陂西镇就为7户脱贫户累计申请脱贫人口小额信贷34万元。

目前,全镇正在进一步扩大农业产业规模,以“党支部+金融+产业+就业”模式,逐步建设设施蔬菜种植基地,实现党支部带动集体经济与群众“双增收”。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