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屈荔鹏 通讯员 朱宁
“今年高考我考了577分,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刘阿姨对我的关心和照顾。我一定会努力下去,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7月11日,在渭南市临渭区政协召开的“一对一结亲助学”座谈会上,学生曹植说。
“政协让我有缘认识了这个孩子。娃虽然家境不好,但是努力、乐观。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我们现在是好朋友,相互帮助、互相学习。”刘雪荣委员深情回应。
为持续深入开展“一对一结亲助学”活动,当天,临渭区政协组织开展“学习二十大,筑梦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爱国主义教育研学活动,组织带领学生、家长及政协委员80余人参观渭南军博园国防教育基地,进行永不消逝的电波特色课程学习,让同学们深入、直观地了解党和人民军队艰苦创业、踔厉奋发的伟大征程,在实践中学习军事知识、感受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校史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镌刻着革命记忆的历史文物,一个个感人的抗战故事,仿佛都在述说曾经那段激荡的峥嵘岁月。同学们驻足聆听讲解,神情庄重。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了大家。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有序参观国防教育场馆,沿着兵器发展的历史主线,了解中国军事装备发展历程、人民抗战史、开国元勋光辉事迹等。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壮阔历程和伟大成就,带给同学们极大震撼,激发了大家内心滚烫的爱国热情。
“这次红色研学活动让我走进历史,铭记历史。我一定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学习,争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渭南高新中学七年级学生王乐涵激动地说。
“嘀嘀,嘀嘀嘀……”在永不消逝的电波特色课程上,通过模拟发电报的声音,同学们了解信息传递方式、学习摩尔斯密码知识、制作无线模拟发报机,不时提出疑问、相互交流,纷纷踊跃上台演示。
“这次研学活动非常有意义。孩子们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军事历史知识,更激发了爱国热情。同时,通过一起参加活动,我和孩子们之间的感情也拉近了,我们的相处更融洽,结亲效果更显著。”临渭区政协委员薛金刚说。
研学结束后,“一对一结亲助学”座谈会召开。委员们勉励同学们努力学习,提升自己,回报父母,报效祖国,在人生崭新的阶段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同学们也纷纷表达感激之情,表示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据介绍,临渭区政协“一对一结亲助学”活动始于2017年。7年的时间里,两届政协委员持续帮扶困难学生610名。今年初,临渭区政协举办爱心济困捐赠活动,筹集资金53.35万元专门用于资助困难学生。现在,结亲助学活动已经成为临渭区政协委员履职的响亮品牌。
“区政协将创新更多路径,用委员的实际行动,帮助、影响更多困难家庭的孩子,并长期坚持,力争达到帮扶学生、改变家庭、提升委员、影响社会的长远效果。”临渭区政协主席陈根许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