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席晨 通讯员 谢涛 雷应
眼下正是夏季蔬菜采收上市的时节。7月12日,泾阳县三渠镇白杨村的连片蔬菜大棚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搬运蔬菜,脸上尽是丰收的喜悦。
“这茬菜长势不错,少说也能卖几万元。”村民张明忙得连汗都顾不上擦。
好收成,离不开“党建+”这把“金钥匙”。近年来,泾阳县以创新创业为先导,以产业振兴为突破,以金融服务为保障,探索打造了“党建+创业+金融”工程。通过线上建“超市”、线下建基地、村级建“信用银行”,该县将党员先锋积分、群众信用积分与党员群众创新创业贷款增信降息挂钩,拓宽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融资渠道和人才引流渠道,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乡村振兴领域。
“党建+创业+金融”工程由泾阳县委组织部牵头,联合县域内4家银行共同开展。具体实施过程中,各级党委和银行以行政村为单位一起开展评议,根据评议结果对符合条件的群众主动进行整体而有差别的授信,将贷款准备工作前置,让群众在需要用钱时能够得到即时放款。
“我创业多年,以前,资金周转不开都是向亲友借。如今,银行上门服务、提前授信,想用贷款随时借,方便多了!”7月12日,泾阳县兴隆镇村民赵书山欣喜地说。不久前,赵书山被授予100万元的信贷支持。这100万元是纯信用贷款,不用抵押和担保。
截至目前,泾阳县通过设置党员先锋贷、惠农e贷、信用小额贷等金融信贷产品30款,累计向4614名党员和群众发放贷款4.35亿元用于支持产业发展。现在,全县148个行政村已全部完成“信用银行”和金融服务团队建设,累计得到授信1.14万户,共计7.9亿元,村级集体经济平均规模达到130万元。
奶山羊养殖是泾阳县优势特色产业。近年来,泾阳县以地域相连、产业相近、资源共享为纽带,推动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促进奶山羊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就是把群众聚在党组织周围,突出‘红色引领’,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泾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帅博说,泾阳县抢抓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先机,围绕奶山羊、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把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心放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上,组织村支部书记、致富能人、第一书记“三支先锋”深入田间地头“把脉问诊”,组织技术人员组成服务专班一对一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确保业务有人解、资金有人供、问题有人管。
目前,蔬菜引种、育种、试验、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已经形成;全县奶山羊规模养殖场76家,奶山羊存栏总量突破22万只,日产鲜奶240吨,全产业链产值已达40亿元。在泾阳县,一条党建与产业深度融合的致富路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