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南楠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孔子说:“君子正其衣冠。”可见,穿衣得体是一种无形的社会礼仪。衣着的选择应根据场合的不同而决定。婚礼上穿得隆重代表重视,泳池中身着泳装就是得体,但如果在博物馆这样的公共场所趿拉着拖鞋,恐怕就有失教养了。
近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发布《文明参观须知》,其中“仪容不整者(包含穿着过于暴露、穿着拖鞋等)谢绝入馆”引发热议。高温天气频频来袭,大家都穿得比较清凉。不少人为图凉快、舒服,经常会穿着拖鞋。虽说“穿衣戴帽各有所好”,但是在博物馆这样的文化场所,正衣冠是文明观展理应有的礼仪之敬,穿着过于暴露或趿拉着拖鞋确显不妥。
丰富多样的藏品、别具一格的展陈,博物馆既是“文化绿洲”,给人以宁静和沉思,给人以厚重感受,给人以艺术享受,又是人们借以认识过去、把握今天、探索未来的场所。徜徉其中,如同与历史相遇、与未来相拥。这样看,在国家博物馆这个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和文化客厅,保持仪容端庄整洁是对历史、文化最起码的尊重和应有的礼节。
一个人在公共场合的着装、言行、举止,并不是一件小事情,也不只是个人的私事,要考虑公众的感受。有的人趿拉着拖鞋走路,影响别人的观展体验;有的人在博物馆逛累了,在长凳上休息时,便顺势将鞋脱掉“解放双脚”……如此不雅的行为,不仅有损自己的形象,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与博物馆的氛围格格不入。
博物馆要求参观者仪容整洁,并非苛刻管理,而是必要管理。制度化的刚性约束,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参观秩序,也能唤起人们的文明意识,提升人们的文明素养。一方面,参观者要提升文明意识、加强道德自律、讲究基本礼仪,对在一些公共场合穿着拖鞋、随地吐痰的不文明行为说“不”,养成良好的参观习惯,自觉守护公共文明的大环境。另一方面,博物馆也应积极开展文明劝导服务,传播文明理念,对有特殊情况的参观者,可给予一定的帮助。
人是文明的载体,更是文明实践的主体。每个人都是文明的代表。文明的提升,需要所有人的合力。在博物馆这一类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尊崇文明、践行文明显得更加重要。让我们摒弃不顾文明礼仪、只图自己痛快的不文明行为,整洁衣冠、文明观展,让每一个人都在舒心的参观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分,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