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副刊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07日
走进宜君

©摄图网

张海忠

我与宜君结缘许久。

宜君县域,山上植被茂密,树木高大,层峦叠嶂的苍翠令人游目骋怀,青山远黛的绿韵让我更加相信了这里有“中国避暑城”之谓,也让我想起《宜君县志》所称“陕西一叶绿肺”之容。

我大胆猜想,如若凌云空中俯瞰,定能看到关中平原与黄土高原。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洲”如桑叶,铺陈在子午岭山系的东南边。在“桑叶”凸起最高的“叶脉”之上,一座小山城如一只春蚕南北纵向伸展。从这里既可北上桥山、遥望延安,亦可南跨铜川、远眺长安。

下宜君高速路口,由北向南转两个弯,一路上坡到县城。一座昂首奋蹄、豪气冲天的金色铜牛傲立城北,进城的路在这里被分成东西两条:东边是210国道,俗称为二马路;西边是正街,也就是默认的一马路了,我们从这里进城。

正街两边,一幢幢楼房高低错落、鳞次栉比,街道东边多是商场、药店、小餐馆,西边除了商店,还有一些单位穿插其间。走到一处运动场,当地人向我讲起以前打篮球的尴尬事:临崖的运动场刚建好时,篮球经常飞到悬崖下边。现在,运动场有了围墙,篮球场也架起了钢丝网,篮球再想飞出去,可有些难了。

县城是我工作、生活的地方,虽然不大,但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徜徉其间,自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天晴时,湛蓝的天空风轻云淡;阴雨时,沉睡的远山云雾缭绕。县城斜傍两山,东面有一川。两山一为龙山,一为龟山,川的名字叫花溪谷。县城本是山上之城,两山自然是山上之山了,花溪谷自然就更幽深一些。从一座座高耸的楼房地桩和一道道高峻陡直的护坡,我见识了山城建设的不易,也感知了宜君人民的坚韧不拔。

龙山与龟山,是我饭后常去的地方。龙山蜿蜒盘踞在县城东南,回首向北,与龟山相望,素有“陕西最美会客厅”之誉。若由县城正街登龙山,进养生门,拾级而上,依次可见龙园、彭祖园。山上还有太极坛、玄武广场和半山亭。在山顶举目远观,既能见宜君县城全貌,又能看连绵起伏的秀美群山。

龟山位于县城西南边,南北纵卧,与龙山相呼应。宜君县博物馆正面龙山,与其处于同一轴线上的庆云阁,翘角飞檐,高耸云端,是山城宜君地标式建筑。博物馆院内建有嫘祖画廊,记述了黄帝正妃嫘祖的传说故事,还有明清文物——声音雄浑悠远的上城古钟和巧夺天工的九龙壁。龟山西边的老街,是以餐饮业为主的商业街,西红柿泡馍、豆腐泡馍等宜君特色美食在这里都能品尝到。

花溪谷原名东沟,可能是因其位于县城东面而得名。如今,花坞林间、呐喊喷泉、高空滑索、玻璃水道等景点设施散布在花溪谷中,与对面的县城相得益彰。美景布局于城内,县城融入了美景,彰显了宜君特有的生态文化。

在花溪谷内,白天能感受“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神奇,夜晚能体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惬意。伏天周末,我与家人游花溪谷。出家门时还是晴空万里,历览景点出谷底时,突然乌云涌上、大雨滂沱。有人给我们递来雨伞,有人邀我们进屋避雨。我们冒雨返回,一路上感受到了宜君人的温暖。

从县城环顾四周,满目皆绿色,处处皆是风景。城东有一湖,名为福地湖,是陕西“八大秀美湖泊”之一。碧波荡漾的湖水被伸展的青山直戳成大写的“C”字,山水相依、秀美灵动,可谓“湖光山色两相和”。西有一树,是一株叶如掌、花如塔的玄奘手植娑罗树,树龄已有1370多年,两人难以合抱的树干撑起如巨伞的树冠。此树五月花开时,满树洁白,淡淡的香气令人陶醉。

南有一泉一田一关。泉为姜女泉,传说孟姜女被官兵穷追至此,悲怆无奈、仰天长哭,一股清泉从滴泪处汩汩涌了出来,后人有联:千古忠烈女,撼天恸地泉。如今,这里的村镇都以“哭泉”为名,并重塑了孟姜女雕像,修建了姜女文化园。田是被誉为“大地指纹”的旱作梯田,一道道农田形成有序的纹路呈阶梯状盘山而上,春有五彩地膜、夏有绿色庄稼、秋有金黄玉米、冬有如玉白雪,一年四季,美不胜收。关为金锁关,此处高山夹峰、绝壁千仞,突兀森郁的崖壁上镌刻着遒劲的“雄关天堑”。传说北宋时期的杨家将曾镇守此关。今人重修了城墙关隘,塑立了千古忠烈杨六郎提枪跨马、英姿飒爽的大理石雕像。北有一战国魏长城遗址,距今已2300多年,由6段城墙遗址和9处烽火台遗址组成,是春秋时期最早的长城之一。后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长城名录。如今,身临此处,金戈铁马、鼓角争鸣的群雄争霸已成为历史,城墙的残垣与耸立的烽火台为我们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全域看宜君,崇山丘陵绵延,沟谷川道纵横。红的苹果、黄的玉米、青的核桃、五颜六色的中草药,生机勃勃地生长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培育了宜君人勤劳、朴实、坚韧的品性。小陈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家习惯以其学位称呼他“陈硕士”。他为保护中华蜜蜂这一物种,辞去中外合资企业的高薪职位,回到家乡宜君,在自家土房子所处的大山上,采用传统的方式养起了中华蜜蜂。听说阴雨天上不去,我们专门选了一个晴天,驱车几十公里,沿着盘旋陡峭的砂石山路到了养蜂基地,见到了瘦高身材、黝黑面容,戴一副黑框眼镜的“陈硕士”。他说,周边环境包括进山的道路,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状态,防止因环境的破坏而影响了中华蜜蜂的生长。他每天像蜜蜂一样忙碌,动员群众、发放蜂种、技术帮扶、网上直播,引导和带动周围群众致力于养蜂事业。这几年,每家农户都有可观的收入。浓稠醇香、甜而不腻的中华老蜂蜜,正滋养着走在乡村振兴路上的新农人。

宜君,一座清凉山城,夏季平均气温19摄氏度左右。我在此处经历两个春秋,喜看宜君高山大川春天的山桃粉红,夏天的槐花洁白,秋天的枫叶似火,冬天的白雪皑皑。我静心聆听宜君故事,用心品味宜君文化。走进宜君,犹如遇一知己,我欣喜它的春夏秋冬,它包容我的喜怒哀乐。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