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评论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30日
“人+物”同检严防疫情

张家祯

近日,一则关于厦门市集美区给鱼做核酸检测的报道引发关注。据悉,在集美区,渔民作业期间,每天要开展一次核酸检测。渔民和渔获上岸时,实行“人+物”同检,渔民和渔获都得接受核酸检测。

给鱼做核酸检测之所以引发舆论热议,是因为视频中核酸采集人员拿着棉签伸进一条鱼的嘴里,有给鱼做咽拭子的动作。新冠病毒是一种侵害肺部的病毒。鱼用鳃呼吸,没有肺,即使感染,其机制和症状也与新冠病毒感染人的机制和症状不同,给鱼“插喉咙”做核酸检测,的确存在刻板防疫倾向。

这能说明此类核酸检测“过度”了吗?也不尽然。理论上来说,鱼类基本不会感染新冠病毒,但海产品具有湿润、低温的特性,整体环境是适宜病毒存活的,鱼类存在体表沾染病毒的可能。根据厦门有关部门回应,此次检疫还对暂养缸海水、运输环境、物流人员相关环境等进行了多方位采样,给鱼采样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其余视频也显示,对渔获进行的核酸检测部位并不限于鱼嘴,而是对包括鱼身在内的多个部位进行了采样。如果是对物体所在环境进行采样,相关专家建议最好遵循一定的标准,即需要对有关联、有研究意义的样本进行采集。如果渔民感染新冠病毒是由于鱼受到污染而引起的,那么更重要的是查找污染源。

结合官方回复和近期疫情整体形势来看,目前海上渔获非法交易存在较大隐患,“人+物”同检早已被纳入防疫流程。如果渔获核酸检测到阳性,就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防止渔获流入市场,避免造成疫情进一步扩散,这是阻断疫情传播的必要环节。此前,由于人们担心新冠病毒能在低温环境下存活较长时间,污染过的包括三文鱼在内的生鲜冷冻食品给冷链带来风险,因此所有的进口冷链食品都需要进行检验检疫。“物传人”现象有先例,严格防疫并无不妥,只是在政策执行上应避免过于死板,应尊重客观、尊重科学,有所变通才能更好地达到防疫效果。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