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评论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30日
聪明要用到正地方

陶玉琼

售价原本不到10元的插线板经过“巧思”改造后,竟能卖出500多元的高价。乍一听,创造出如此“销售奇迹”的“巧思”令人叫绝。殊不知,这是一份用错了地方的“聪明”,因为其背后隐匿着让人细思极恐的犯罪事实。

近日,武汉洪山警方破获一起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案件。该案犯罪嫌疑人桂某因熟练掌握电路维修方面的知识,便利用所学将密拍设备装入普通插座面板及充电宝内,制成密拍“神器”,并在多个平台售卖牟利。

本以为靠聪明才智找到了“生财之道”,不料却受到法律制裁。中国有句老话叫“聪明反被聪明误”,此话用在桂某身上,可谓恰如其分。

聪明本身不是坏事,各类知识技能也是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体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但是,如果拥有知识技能的“聪明人”将“指挥棒”指向黑暗处,甚至将心思和技能应用在违法犯罪领域,本该服务人们工作生活的“好技术”就会沦为犯罪行为的“帮凶”。从这个层面上讲,聪明的“好”与“坏”,关键在于人的选择。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毋庸置疑,一个拥有知识技术的人,一定有能力找到一份正当体面的工作,但为何会罔顾法律红线顶风作案?一方面,在于其主观道德感和法治意识的淡薄,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现阶段相关方面的监管和惩治不力,为不法分子的种种“小动作”留了“施展”空间。

一个案件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条黑色产业链。近年来,从酒店、厕所到试衣间,从路由器、花瓶摆设到插线板……各种场所中“无孔不入”的针孔摄像头,让公众不寒而栗。在一次次的恐慌和愤怒中,数字化时代下民众的隐私保护成为全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面对日益精巧的针孔摄像头,我们期待“聪明人”捡起良心,更期待社会各方共同筑牢隐私安全防护堤坝。

保护个人隐私,只靠公众“侦探式”的严防和“自求多福”的自救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我们要健全常态化的监管治理措施,补齐更精准有力的惩治手段,聚焦病灶、猛药去疴,用制度利剑斩断针孔摄像头生产、销售的利益链条,集社会合力铲除偷窥、偷拍等侵犯民众隐私的不法行为滋生隐匿的土壤。具体来讲,市场监管部门要精准识别、严查严打,提高执法水平;销售管理平台要强化审核、守住底线,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司法部门要追根溯源、重拳出击,让不法分子心有忌惮;公众要强化监督、群防群治,共同营造出安全感满满的社会环境。奉劝那些所谓的“聪明人”,树立正确价值观,把聪明用到正地方,切莫害人又害己。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