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21日
高卓: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报记者 董剑南

2021年8月至10月,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五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海深长距离光纤微缆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化”项目,参加了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组织的西菲律宾海盆和马里亚纳海沟科考作业。

科考任务中,七〇五所研制的全海深光纤微缆线团搭载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海斗一号”无人潜水器,完成了10余次深潜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10901米,万米海底连续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创造了我国深海潜水器光纤数据传输最大工作深度和最长工作时间纪录,助力“海斗一号”突破万米海底巡航遥控和实时视频影像传输等一系列世界海洋研究领域难题。

“项目成果的应用,可为我国深海装备领域提供性能优异的光纤微缆通信产品,实现了全海深光纤通信链路的构建,为深海环境探测、科学研究、海防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7月20日,七〇五所第三研究部主任高卓向记者展示了“海斗一号”顺利完成海试验收后,团队获得的参航荣誉证书。

作为项目负责人,自2018年9月立项以来,高卓带领团队集智攻关,突破了全海深光纤微缆及线团的设计、制造以及安全可靠布放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深海装备水下勘探与作业时与操控平台之间的高速实时有线通信,并搭载多个全海深系统完成海试验证——

搭载“海斗一号”无人潜水器完成南海4500米阶段性海试;

完成万米深潜试验;

搭载“沧海”号着陆器,突破深海视频采集、数据处理、信号传输等难题,实现了“奋斗者”号作业过程实时影像传输,并在全球首次实现万米洋底电视直播……

微细光缆具有重量轻、成本低的优点, 可实现水下航行器的远程遥控、航行状态监测及视频数据等大容量信息的远程传输,在装备、无人水下航行器及水下光纤组网等水下装备领域被广泛应用。但要实现万米海底视频影像的实时可靠传输,却并不容易。

“0.4毫米光纤在超高压水下布放数十公里,会因为深度增加产生损耗甚至断裂。”高卓说,团队通过改进光纤性能和线团结构、合理控制布放张力等,进行多轮次试验测试,最终搭载“海斗一号”在马里亚纳海沟首次实现将万米海底的视频影像实时传输至水面。

作为七〇五所型号总设计师、学科带头人,30多年来,高卓一直奋战在科研一线,爱岗敬业、创新进取,胸怀祖国、心向大海,在推动海洋事业发展中勇攀创新高峰。他带领团队挂图作战,通过学习百年党史,提升思想素质和理论素养;组织大师讲堂、专业交流和经验分享,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高卓统筹人力资源和发展规划,对同一技术领域和方向的科研人员进行整合,并按照“一人一策”对人才进行分层次培养,切实解决员工生活、工作和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很多科研人员一年有超过半数时间都会出海进行项目试验。党旗领航下,一大批党员干部身先士卒,迎难而上。”高卓说。

2021年11月,高卓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我将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牢记初心使命,勇挑重担、顽强拼搏,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他说。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