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21日
为困难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

本报记者 杨小玲

“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与帮助,让我们全家生活有了保障。”7月4日,商洛市柞水县下梁镇石瓮社区居民叶某珠紧紧握住县民政局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叶某珠11岁的女儿罹患恶性脑肿瘤,长期化疗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县民政局协助其申请了低保,并派工作人员入户核查,在第一时间为其申请临时救助,发放救助金5900元,解了其燃眉之急。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今年以来,我省加大兜底力度,持续帮扶困难群众。截至7月10日,我省已支出资金1.1亿元,向80.9万名低保对象、7.7万名特困人员增发了一次性生活补贴,让他们感受到支持与温暖,增强了他们面对困难的信心。

让服务更高效

“不用东奔西跑就能申请社会救助,真是太方便了。”家住汉中市汉台区七里街道博望社区的居民任某感慨地说。任某户籍地在略阳县徐家坪镇猫儿沟村,他本人为视力二级残疾,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一家三口因病、因学支出较大。任某得知今年汉台区开通了居住地申办社会救助业务后,便向七里街道办递交了申请。经过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刚性支出扣减、民主评议等程序后,任某一家三口被纳入低保,从6月开始领取低保金。

“困难群众除了通过常住地镇(街道)申请外,也可以通过社会救助‘汉中智慧三码’自主申请,实现社会救助政策‘码’上知晓、社会救助申请‘码’上就办、社会救助信息‘码’上查询,足不出户就可以查询、办理业务。”汉台区民政局工作人员袁圆告诉记者。

任某的家庭是我省居住地申办社会救助改革受益群体的一个代表。今年以来,我省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救助体制机制,优化管理服务,以点带面促进社会救助工作创新发展。其中,居住地申办社会救助业务的全面推行,改变了以往社会救助“属地管理”制度,打破户籍限制和区域隔阂,避免申请办理社会救助业务需要“多地跑”“折返跑”等问题,真正实现困难群众在“家门口”获得救助。

让救助更及时

“感谢你们,让我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7月10日,西安市未央区张家堡街道低保户何某说。何某身患重病,还要独自抚养女儿,近期需更换价格更高的药物维持治疗,因此他变得十分消极。街道救助专干蔡晖在低保复审过程中了解到该情况后,一方面主动协助他申请临时救助,一方面联系社会组织为其进行心理疏导。接受了几次专业服务后,何某重拾信心,誓要与病魔抗争到底。

对何某的救助,是未央区在全面掌握辖区困难群体救助需求的基础上,探索出物质、服务、精神各个层面“1+9+N”菜单式救助的一个缩影。救助项目包括对困难群众的实物救助、生活照护、就业帮扶、社会融入、精神慰藉等。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完善‘菜单式’救助模式,创新救助载体,丰富救助内容,拓展救助功能,通过具体细微的工作让每一名困难群众感受到贴心的温暖与关爱。”未央区民政局副局长唐丽雯说。

今年6月以来,我省实施临时救助5.6万人次,让民生兜底保障网更加密实牢靠。

让帮扶更贴心

7月12日,在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龙首村特困老人郭建林的家中,服务人员正在为老人理发、按摩。“现在有专人照顾我。都是党的好政策,让我的生活有了保障,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郭建林感慨地说,“他们来到家里,一会儿也不歇着,帮我叠被子、测量血压、打扫卫生……每次来都要忙活1个多小时。我很感激,也很感动。”

铜川市近年来实施特困人员多元化保障创新改革,为全市1200余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确定了照料护理人,提供日常看护、生活照料、生病看护和住院陪护等服务,确保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平日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此外,铜川市还以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定期对分散供养特困对象入户摸排,保证照料护理人履责到位。

为进一步提升全省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生活质量,维护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权益,我省于今年6月初出台《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指南》,从细化照料服务措施、建立健全探访制度等方面,对城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工作做了全面规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省持续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将百姓冷暖记在心头,把兜底保障网织得更密、编得更牢,为困难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