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科技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11日
卢秉恒:
助力秦创原建设尽快见效成势

9月17日,在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卢秉恒院士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本报记者 王晨曦摄

本报记者 霍强

“最近,我们正在为11月举行的2021中国(西安)国际3D打印大会暨秦创原增材制造‘两链’融合高端论坛做准备,大会将邀请全球增材制造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机构、企业创客等参加,探索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新业态与新模式,推动增材制造领域技术链、产业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发展。”9月1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教授告诉记者。

中国(西安)国际3D打印大会始于2017年,由卢秉恒发起,目前已连续举办4届,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增材制造领域的专业盛会。“今年,我们将向参会者大力推荐秦创原这一平台,邀请更多增材制造领域的人才、企业、资本融入秦创原,助力秦创原。”卢秉恒说。

作为我国3D打印领域的领军人物,卢秉恒在国内倡导、开拓了增材制造、微纳制造、生物制造、高速切削机床等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出了快速成型机等机、光、电一体化设备和专用材料,形成了一套国内领先的产品快速开发系统,在汽车开发、农业节水、家电、飞机、医疗等领域实现了大规模推广应用。9月17日,记者走进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围绕陕西打造增材制造产业链、助力秦创原建设等主题,对卢秉恒进行了专访。

积极参与

打造陕西增材制造产业链

“从制造方式上看,制造技术可以分为三类。一种是等材制造,在铸、锻、焊等制造过程中,材料重量基本不变,这已经有3000年历史了;一种是减材制造,通过车、铣、刨、磨,对材料进行切削,达到设计形状,这有300年的历史;还有一种是增材制造,在制造过程中材料一点一点地累加,形成需要的形状,这才30年的历史。”卢秉恒介绍。

卢秉恒告诉记者,通俗来讲,增材制造技术就是3D打印,原理是将计算机设计出的三维模型分解成若干层平面切片,然后把打印材料按切片图形逐层叠加,最终堆积成完整的物体。“3D打印就像是燕子垒窝,衔着泥巴一点一点地垒起来一样。” 卢秉恒给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目前,3D打印已经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汽车开发、新能源、机器人等领域大显身手。“3D打印是一项颠覆性的创新技术,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卢秉恒说,“以航空航天为例,该领域需要的大型复杂结构件,传统上往往采用切削加工,95%—97%的昂贵材料被切除,效率还低。相比较而言,3D打印直接由设计数据驱动,可以实现复杂零件的快速开发和试验验证,同时还节约了材料和制造成本,在航空航天装备研发及制造中作用明显。”

作为我国3D打印领域最早的研究者之一,2016年12月,卢秉恒担任了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主任。该中心是工信部首批布局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已于2020年初通过了工信部的能力验收,从建设期走向成果期,形成了以技术成果转化、委托研发和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等方式获得收入的自我发展能力,2020年收入达到9000余万元。

“创新中心以国家战略目标和制造业创新发展为导向,围绕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汽车制造、能源动力、生物医疗等领域,瞄准前沿共性关键技术,通过多学科交叉创新和‘政产学研金用’协同创新,带动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卢秉恒说。

今年7月,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我省筛选出数控机床、光子、航空、重卡、生物医药、增材制造等23条重点产业链,希望培育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全国领先、陕西特色的产业集群。“省科技厅和西安交通大学都希望创新中心能为我省增材制造产业链作出更多贡献。”卢秉恒说,“我们将围绕增材制造的材料、工艺、装备、应用、成果等积极谋划,带动行业创新发展,为陕西制造业转型升级做好服务。”

融入秦创原

实现大发展

聚焦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3月30日,陕西正式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对此,卢秉恒兴奋不已:“秦创原对于全省加快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卢秉恒告诉记者,交大创新港是秦创原建设的总窗口之一,秦创原建设将为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快速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注入更强的发展动能,推动陕西省打造增材制造技术高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高地。对此,卢秉恒底气十足,因为创新中心拥有一支以高级工程师和博士学历工程师为技术骨干,以硕士、专业技术人员为实施主体的核心研发队伍。“中心以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特聘教授为技术带头人,现有员工230余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达80%以上。”卢秉恒说。

卢秉恒介绍,创新中心联系企业上下游,与西北工业大学、西部超导、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西户众创投资等加强合作,为上游提供市场需求,为下游提供技术成果,实现技术成果快速转化。“目前,我们已有六七项技术比较成熟,计划拿到秦创原去孵化。而且,我们预计今后每年将有10项左右科研成果可以在秦创原实现转化。”卢秉恒说。

对于秦创原的加速发展,卢秉恒也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一是政府要制定配套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驱动发展环境,特别是要引导金融机构关注硬科技,支持制造业发展;二是重视人才引进,吸引全国的人才参与秦创原建设,产生更多的学科交叉原始创新技术并进行转化。”

“现在,国家和省上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我们科技工作者应该为赶上这样的好时代而骄傲。我们将加强技术研发、转化和人才培养工作,助力秦创原建设尽快见效成势。”卢秉恒说。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