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社会
发布日期:2021年09月30日
最美奋斗者
邓茂盛:“归雁”保护绿水青山

本报记者 杜朋举 通讯员 张兆群

是什么力量让一名博士回到家乡坚守、奋斗、付出,成为乡亲们身边的科学家、当地新科技带头人?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把目光聚焦到邓茂盛身上。

邓茂盛出生在旬阳市棕溪镇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就勤奋好学,考大学、读硕士,一路顺风顺水。2010年7月入职陕西蓝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后,他在功能催化材料和分离材料技术方向上深入钻研,工作业绩突出,从技术员做到总工程师。学业上,他也未停步,2013年3月考入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攻读博士。

邓茂盛的心里一直有个梦想——用科技造福家乡,让乡亲们不再承受生活的艰辛。这个梦想,督促着他不断攀登学业高峰,也滋生了他回家乡发展的“野心”。

借着国家扶持返乡人员创业创新的政策,邓茂盛回到家乡,和旬阳高新区签订了年产3600吨纳米高分子催化剂及功能分离材料的循环发展项目合同,并成立旬阳领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自己担任总经理。

创业路不会一帆风顺。公司如何管理?业务如何开展?客户又在哪里?邓茂盛开始了新的求师和研究历程。

由于公司科技研发费用大、管理经验不足,资金链很快出现了问题。最差的时候,公司就连最基本的办公经费、人员工资发放都出现了问题。那段时间,寻找投资合伙人,到银行贷款,邓茂盛忙得不可开交,感到疲惫时,他总是自己给自己打气——“我要改变家乡面貌。”“我要飞得更高。”

回忆创业初期的经历,邓茂盛感慨还是政府帮了自己。“政府最大限度地对返乡创业人员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帮助,人社、经贸、发改等部门‘上门服务’,现场帮企业协调创业担保贷款200万元,并帮助解决税费减免、人才招聘、员工培训等一系列实际困难,公司步入正轨运转。”他对党和政府的关怀满是感激。

学、熬、钻、创,邓茂盛带领团队取得19项发明专利,其中“一种聚酰胺吸附树脂的制备方法”和“一种含酰胺吸附材料及其合成方法”两项技术在企业就地转化,用于批量生产新型纳米树脂高分子催化剂。这两项技术,让企业年使用浓硫酸1万吨,缓解了当地复肥厂的浓硫酸滞销难题;日消化工业废水50吨,帮助当地一家企业解决了污水排放问题,年节约生产成本400万元。“科技就是要造福生活。家乡的绿水青山,需要我们用科技手段来保护。”他说。

现在,旬阳领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环保、光伏、新能源等领域,填补了国内相关催化剂市场的空白,客户遍布陕西、新疆、内蒙古等10个省份。与创业初期相比,企业投资额由56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产品由2种增加到9种。邓茂盛笑着说:“看着最新的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为生产力,保护了家乡环境,造福了家乡群众,我很开心,觉得自己距离梦想越来越近。”

分享到 微信 新浪微博 QQ好友 51.9K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