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讯 (记者 吕扬)近期,由西北工业大学牵头的“自主变形仿生柔体潜水器研制”项目通过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综合绩效评价验收。这款由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自主研发的仿蝠鲼柔体潜水器,在我国西沙海域成功完成1025米大深度滑翔与扑翼一体推进海试,成为全球首例完成此举的具有应用能力的仿生水下航行器,未来将在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自2016年以来,西北工业大学科研团队瞄准未来海洋开发需求,先后自主研发了4型仿生水下航行器工程样机,并成功开展了水池试验、湖试、海试。
蝠鲼因其形态像蝙蝠而得名,又称为“魔鬼鱼”,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软骨鱼类,其有一对宽大的翅膀,通过扑动双翼实现超高机动推进,同时展开双翼还有利于长距离滑翔。西北工业大学科研团队通过仿照蝠鲼的特征,创新性设计了仿蝠鲼柔体潜水器。
这次海试成功的样机,翼展3米,重470公斤,具备滑扑一体混合推进能力。它既能在水中高效长距离“滑翔”,也能超高机动“扑动”,融刚性“躯干”与柔性“双翼”于一身,无论是外形还是动作,都和真正的蝠鲼高度相似。
项目负责人潘光教授介绍:“这款仿生水下航行器和蝠鲼的滑翔和扑动相似程度已经接近了90%以上,且工作时间长、机动性高、载荷量大、隐蔽性强、生物亲和性好。它可以在海洋和鱼群混游,监视鱼群健康状态。此外,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增加它的声学、磁学传感等载荷,针对未来海洋环境保护,开发应用价值。”
目前,团队已经开始和相关单位合作,对西沙北礁珊瑚开展了环境监测,并采集了周围1000米深度海域温度、盐度、深度等水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