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版:读书·世界读书日专号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23日
阅读改变人生 经典驱动创造

李明德

在今天这样一个生活节奏快、碎片化阅读蔚然成风的时代,我依然提倡大家要多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著作。从孩提时代开始,我们就经常被告诫要好好读书,然而却鲜少反思: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

在浮躁的年华,读书需要耐得住寂寞、放得下欲望,因为读书不仅仅是与书打交道,更重要的是与文化打交道,与人生和社会打交道。事实上,一个人文化功底的锤炼、文化素养的提高,都来自读书和对书籍的理解感悟、思考提升。

正是因为拥有书籍所赋予的这种独特的感悟与理解能力,我们才会带着豁达、自如的心性去处理生活与工作,理性地应对现代社会的复杂性,谦卑地面对不期而遇的苦难。很多时候,一个人真正的成功,就在于遭遇挫折和低迷的时候,是否依然有继续走下去的勇气。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依然要读书尤其是那种非功利性的阅读,因为成功主义的熏陶及功利主义式的阅读,会让我们的心性沉浸在鲜花的“捧杀”和急切的冒进之中,其最终结果就是出发了太久却忘记了出发的初衷和愿景。

在更多的情形中,人只有真正意识到自身的渺小,承认自己的无知,联结欲望和生命的主动阅读才会成为一种可能。所谓“承认自己的无知,乃是开启智慧的大门”,我们越是阅读,就越能发现自己的盲区和无知,反过来又会阅读。无知—阅读—无知—阅读,这貌似是一种悖论,而生命却恰巧在这种循环往复中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走向永恒。

在今天这样一个高速运转、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还要读书吗?我想,无论何时答案都是肯定的。互联网和传播科技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频繁、紧密,但是事情的相互联动程度和我们对知识的依赖性也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在众生相嵌、万物皆媒的当下,没有读书所赋予的智慧、统摄全局的眼光及预测未来的敏感,人迟早会被时代的洪流淘汰。

人的身体成长,离不开食物和营养补充,其实生命的发展又何尝不是如此,须臾焉能离开另外一种“补品”——书籍。读书无法给予我们想要的一切,但却可以使我们眼光更聪敏、心智更成熟;如果不读书,人的内心就会变得荒芜,惶惶不知何往,离梦想则更加遥远。因此,读书也是一种选择,关键在于自己。

读书,也要多读经典。经典,就其内容所指向的对象来讲,可分为精神信仰的经典、学术思想的经典和审美艺术的经典等类型。但无论哪一种,经典都是该领域营养最丰富、最具时空延展性的书目。如果以树来比喻各个学科的阅读书目,那么经典就是树根和枝干。人类学问和文明之树,之所以枝繁叶茂,就在于经典的“根深蒂固”。

今日,传统的经典阅读遭到了社交媒体时代快餐文化抑或通俗文本的挑战。因此,如果想走出功利性阅读的泥潭,就必须走进经典,与人类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灵魂展开对话,破除我们视野的狭隘与内心的傲慢。

或许有人会问,在科技日新月异和知识爆炸的时代,为什么我们读书还要“重弹古调”、返回经典?这是因为,经典建构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和我们的情感世界。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多样化发展,是因为人类拥有一种动物所无法具有的符号化能力——通过身体和符号系统经验地感知世界、描述世界。正是依赖这种符号化能力,人类与周围的世界发生着不断的联系并导引出多姿态的实践。

那么问题在于,我们的这种符号化能力又来自哪里?这就必然涉及经典。作为人类思想和文化的伟大结晶,经典著作往往是一种成功的尝试,它以润物无声的力量启发着人们的认知表达,培育着人们的符号化能力。人们的符号化能力之所以能多元绽放,即在于经典中包含着形形色色的特殊思想和观念。从此种意义上而言,经典是人类文明的根底。

从个体维度来讲,经典还是我们情感世界的“发动机”“按摩仪”。世界上没有纯粹的理性,也没有纯粹的非理性,在大多数情形下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往往更适合阐释人世间的活动及人本身。经典的产生亦不例外,每一部经典作品既书写着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某种知识或经验,也是作者自身立场和内在情感的传递。通过阅读经典,我们会产生一种心理的共鸣,时而兴奋,时而悲伤。因此,与经典的对话并不只是一种眼神跟随文字的简单跳动,还是读者内心与作者情感的联结共振之旅。长此以往,我们的道德和审美能力便由经典构建而成,那些伟大的文字和智慧不仅在无形中帮助我们化解苦难,同时还塑造着我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

经典之作,大多是对大自然、人类社会及精神世界领域的深刻洞见,这种阐释能够穿越历史的天空,代代流传,使人敬畏和反复思考。一个学者在研究中不读相关的经典著作,其学问的视野就会走向狭窄,理解浅尝辄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容易轻佻化,因为他不懂得所研究问题的基本特性和历史坐标。而围绕研究对象概念及特性等所展开的知识谱系式的梳理,则必然源自经典及对经典的把握。事实上,阅读经典的数量和质量,往往奠定着一个学者的思想涵养和学术气质。

另外,经典之所以称其为经典,还在于经典自身的特殊效能——边界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这是一般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一部经典作品,每一个人都可以形成自己的理解或者从中“找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语境也可以读出很多新的意蕴。这种新的解读,便构成了我们创造的基点。

在浅阅读和快餐文化风靡之当下,人还是需要读一些经典的,毕竟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才能看得更远,内心才愈益温厚。

阅读改变人生,经典驱动创造。读书,特别是读经典之书,能让我们变得更加有底气,更加有智慧。我们越是阅读,越能体会人类知识的浩瀚,真正意识到自己不过是“沧海之一粟”,这样才可以遏制我们内心的狂妄不羁,从而发自肺腑地去敬畏自然、尊重他人。我们越读经典,与人类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灵魂展开对话,越能“望尽天涯路”,参天尽物,做大写的人和大写的学问。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