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评论
发布日期:2021年01月27日
“后浪”的爱与理解

席晨

画角声中旧岁除,新年喜气满屠苏。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回家过年是每个游子心中抹不去的深厚情结。经历了2020年那个与新冠病毒生死搏斗的特殊春节,2021年回家过年对不少人来说更是意义非凡。然而近期我国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发病例不断出现,针对疫情防控需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及多地发出通知,倡导群众就地过年。

倡议发出,越来越多年轻人主动选择留在工作地过年。于是这样的暖心场景不断上演:就地过年的年轻人开始忙忙碌碌,通过网上购物为家中父母添新衣、办年货,给亲戚朋友们寄去拜年礼物,浓浓游子情寄予精挑细选的礼物中送达家乡亲友;家中父母开始忙前忙后,熏腊肉、蒸米酒,精心仔细准备孩子们念叨的家乡美味,殷殷慈母心融于亲手制作的乡味中邮寄给远方儿女。

我们不能共守旧岁,却依旧为年而忙,这份“忙”里,是虽不能至但心在一起的深切挂念。我们虽无太多表达,但彼此理解支持,无论是跨越千山万水之后的欢聚一堂,还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遥遥相望。疫情影响了过年的方式,但过年的情感内涵未曾改变。视频连线两端的盈盈笑脸、家庭微信群里的声声祝福,趣味红包、“云”上拜年,就地过年的年轻人用另一种方式守护着对新年的美好祈盼。

从去年疫情袭来,异乡游子与家人被迫分隔两地的焦虑不安,到今年越来越多年轻人主动选择就地过年,这场疫情带给人们伤痛的同时,也教会了更多年轻人爱与理解。就地过年,是游子对家庭的最大守候,是无数年轻人对奔赴在防疫一线工作人员身体力行的体谅与支持,是年轻一代对国家倡议的理解与乐观面对。每一份这样的爱与理解,都将融为冬日暖阳,带领我们越过阴霾,抵达春光灿烂。

不久前,“年轻人就地过年的仪式感”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网友们纷纷加入讨论:“作为一名留学生,春节期间我要打卡伦敦各式中餐馆,尤其要吃到家乡的炸藕夹”“公司今年为了支持大家原地过年,加班费很高,还发高级年货。身为一名北漂女孩,我要继续搞钱”“这个特殊的春节对我来说就是持续一周的乌托邦,我要读书追剧,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不同的异乡,不同的就地过年仪式感,背后却是同样朝气蓬勃、阳光灿烂的生动脸庞。一场疫情,让新一代年轻人迅速成长起来,他们以乐观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为社会注入最鲜明生动的色彩,他们握住了自己手上的接力棒,主动承担起或大或小的社会责任,正在以“后浪”之势推动着时代奔涌向前。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