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评论
发布日期:2020年09月07日
智库观察
助力陕南高质量发展

张建涛

“十三五”时期,陕南绿色循环发展成效明显,经济增速连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同时,也存在经济体量偏小、抗冲击能力不足、环境约束趋紧等问题。笔者认为,“十四五”时期,为助力陕南高质量发展,可以围绕生态带、经济带、旅游带等同步推进、一体建设,进一步探索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与生态保护共赢新路径。

建设生态带,有利于改善汉丹江及其支流水质,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有效控制生态环境风险,健全多层次的区域生态网络,营造更多的城市生态空间,完善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引导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实现发展方式向循环低碳型转变。

建设经济带,有利于构建具有陕南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智能化、低碳化发展,加快特色农林牧渔产品(产业)向标准化、集群化、高端化升级步伐,适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积极发展高端服务业,拓展新技术、新业态和商业模式,实现经济发展向绿色引领型转变。

建设旅游带,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秦巴山水特色优势,推进历史文化遗址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积极培育“旅游+文化”“旅游+互联网”“旅游+商贸”“旅游+特色小镇”等混合新业态,积极开展多层次、高水平的旅游文化交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融合向品牌全域型转变。

建设城镇带,有利于推进“多规合一”,以城乡总体规划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目标、土地利用规划为边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底线,统筹布局市政设施和地下综合管廊,构建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实现空间集约高效利用,优化生活环境,实现城镇建设向生态质量型转变。

建设共享带,有利于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可及性和群众满意度,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从保障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向提升总体公共服务水平转变。

加快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步伐,不断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以共建共治推进生态带建设。以秦岭—大巴山和汉江、丹江、嘉陵江等流域为重点,强化生态安全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水源涵养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区建设,构建汉江千里绿色长廊等沿岸生态带,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和自我修复能力。

以产业融合推进经济带建设。发挥高新区、经开区和省级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承载平台作用,突出特色化引领、集群式推进,推动信息技术在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领域深度应用,促进新技术、新业态等加快发展,构建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基地。

以开放合作推进旅游带建设。围绕生态、康养、休闲、度假等主题,实施“旅游+”“+旅游”计划,构建全季旅游产品,加大旅游新业态建设,建立汉江综合型、智慧型游客服务中心,提升旅游业的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水平,形成具有陕南特色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和全域旅游空间体系。

以空间优化推进城镇带建设。加快培育城镇发展轴带和增长极点,发挥中心城区带动作用,形成沿汉江城镇建设与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统筹协调的绿色发展轴等,以产城融合带动城镇带发展,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集聚,提升沿线城镇人口产业服务能力。

以增进福祉推进共享带建设。全面落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高,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全面向乡村延伸,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为陕西省信息中心研究员)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