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评论
发布日期:2020年09月07日
社会广角
高价辅导班,焦虑了谁?

梁潇

花近23万元报辅导班,孩子物理仅考2分……最近,一则培训学校违规经营辅导班的新闻,在很多家长的微信朋友圈刷了屏。经查,它不仅“高价到离谱”,还存在一系列违规问题,包括培训时间与中小学上课时间相冲突、教师资格证信息未上墙公示、上课教师与备案教师不符等。

目前,当地教育部门已责令其限期停课整顿。但是,为什么孩子上了高价辅导班,常常收效甚微,甚至事与愿违、成绩倒退?为什么在辅导班、神童班等问题上,家长常会“智商掉线”,轻信承诺甚至谎言?为什么培训学校堂而皇之违规经营,还不愁没生意,甚至大发横财?这看似“见怪不怪”的老问题,总归不能一“令”了之,需要每一位家长深思。

孩子上了高价辅导班,就等于进了“保险箱”吗?当然不是。

越高价,越高效,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一个月,让孩子成为学习高手”……面对不少辅导班天花乱坠的承诺,很多家长都会不由自主“热血沸腾”,几乎失去常识判断,难以作出理性决策。仿佛只要报了辅导班,便会拥有一个“哪吒”般无所不能的孩子。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面对几万乃至几十万的费用,多少家长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毫不犹豫地全力以赴。

如此一叶障目,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谎言总是美丽的。如果冷静下来看,这笔冤枉钱,可以不花。因为那些承诺,从根子上说,既不切实际,又违背规律。古往今来,学习之事,都如造屋架梁,靠的是吃苦耐劳、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不是什么“一买一卖”的商品逻辑,也不存在什么简单意义上的“速成之功”。

然而,在辅导班“吹牛皮不打草稿”的鼓动之下,为什么很多人“不淡定”了呢?这背后,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家长焦虑”现象。

“人家孩子都上了,你咋不让你娃上”“同学都报名了,你也给咱娃报上吧”“别不当回事,上不上辅导班,过两年就看出差距了”“不要心疼几个钱,教育是大事”……的确,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家长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

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高价辅导班,正是抓住了大家在孩子升学、全能培养等方面的现实压力,利用了父母望子成龙、急于求成的心理状态,把课外辅导当成一门绝好的“暴利生意”,一些“花招”“昏招”“奇葩招”层出不穷,为了“掏空”家长的钱袋子乐此不疲。

这样的焦虑,可以避免吗?当然可以。

成长没有特效药,万事终归靠内因。在相关部门全面完善监管、培训学校强化自律的同时,作为家长,我们也要作出改变,不要总说什么“社会环境使然”,总对高价辅导班心存依赖。

如同接受那个不完美的自己,我们要认同,“双双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毕竟是少数。况且,比成绩优异、多才多艺等外在羽翼,更为重要的是,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善于思考的能力、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才是孩子一生成长的基石。

每一位家长,都有义务为孩子铺就一个七彩阳光的人生底色,千万不要让自己的焦虑之心,一步步演化为孩子的焦虑之症。

不人云亦云,不盲目跟风,不推卸责任,就是“好妈妈”“好爸爸”。我们要学会看到孩子身上闪光的一面,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独特的兴趣点位,培养属于自己的高效学习习惯。比如,你的孩子爱画画,那就让他从绘画的世界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体悟自身的优长,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收获满满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进而引导他们,把这份乐趣、自信和成就,延展到更为广泛的进步之中。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如何读懂自己的孩子,使他们拥有在不久的将来,独立走好人生道路的本领能力,我想,这便是为人父母必须深思的“开学第一课”。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