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0年05月06日
“不咋地”背后的误会和温情

本报记者 陆晟

4月28日,镇巴县小洋镇鲁家坝村驻村第一书记齐泽穿了件单衣,和贫困群众王钦成一起将一节节接种了天麻菌种的椴木埋进土里。“嘿,小齐呀,你真‘不咋地’。有你帮我弄的这200窝天麻,明年我能多挣4000块。”王钦成擦着汗对齐泽说。

去年3月,齐泽刚从汉台区来到镇巴县驻村,王钦成的一句“不咋地”,让他反思纳闷了很久。那时齐泽刚成为王钦成的帮扶人,带着米、面、油到王钦成家里看他。王钦成见一个戴眼镜的年轻小伙子带东西上门,连忙道:“看把你客气的,‘不咋地’‘不咋地’。”

齐泽听了这话,心想:“他为啥说我‘不咋地’?是我们平时扶贫工作不到位,还是我这次过来看他哪里失了礼数?”“不咋地”这三个字压在齐泽心头,一压就是好几天。经过几个辗转反侧的夜晚,他决定去镇上找包片负责人康树虎寻求帮助。

听完齐泽的描述,康树虎忍不住笑出声来:“你个汉台娃听不懂镇巴话吧。人家夸你呢!”

原来,在镇巴话里,“不咋地”表达的是“挺好”的意思。因为镇巴毗邻四川、重庆,方言和陕西省甚至汉中市内的其他地方存在不小的差异。

有了这样的经历后,齐泽办公的案头就多了一份从镇巴县脱贫办找来的《镇巴方言和普通话表意对照表》。随着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开展,这份对照表在他的日常工作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除了“不咋地”这样的“入门级”方言词汇,齐泽还遇到过一道“辨析题”。村上的何明哲、罗奇明两户贫困户都在做电商生意,何明哲开了一家电商小卖部,罗奇明经营着一个电商服务站。

今年年初,齐泽去村里统计去年的收入。“你们觉得电商帮扶这块儿力度怎么样?还需要我们做些什么?”了解情况后,齐泽问。

“电商帮扶这块儿还可以,我们家继续这样做下去,发展应该不会差。”这是何明哲的回应。

“可以,我觉得可以。”罗奇明停顿了一下,有些犹豫地说。

齐泽注意到罗奇明在说“可以”两个字时拖长了音,想起了对照表里的例子,拖长音的“可以”,表达了说话人勉强满意的态度。细问之下,罗奇明才告诉齐泽,今年自己山货种植得有些多,存在一定的滞销情况,又不好意思直接说。齐泽听了,积极联系镇上、对接企业,帮助罗奇明解决销售问题。

“至少在基层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再也不会因为‘不咋地’闹笑话了。像‘二一门’(再婚)、‘隔山兄弟’(同母异父兄弟)这种涉及贫困户家庭状况且与普通话表意出入较大的词,也被收录在对照表里。”齐泽说,“多了解一些方言中的专有说法,我们就能对贫困群众的家庭情况、诉求以及他们对我们工作的评价,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和理解。克服语言关,就是搭了一座通向贫困群众的‘心桥’。”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