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刘曌琼
“小区的公园应该再多种些花。”
“调解亭旁边的活动室也要规划利用起来。”
……
3月25日,一场议事会在西安市未央区草滩街道吕小寨社区“一壶茶”议事调解亭举行。
伴着缕缕茶香,居民围绕社区口袋公园的改造升级,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社区会把收集到的意见汇总,分析研判后逐一落实。”吕小寨社区党支部书记吕宏育说。
坐下喝杯茶,有事好商量。如今,在吕小寨社区,无论是公共事务还是居民自家的烦心事,都有了解决的“去处”——“一壶茶”议事调解亭。
吕小寨社区是城改回迁社区,现有居民近900户,老年人、外来人员多,社区治理面临人员结构复杂、基础设施薄弱、矛盾纠纷多样化等难题。
如何提高社区治理能力,更好服务群众?“一壶茶”议事调解亭成了破解治理难题的“金钥匙”。
“以前在村里,大家农闲了都爱喝茶。村民到村委会说事,泡上一壶茶,围坐在一起,打开天窗说亮话,边喝茶边商量就把事说好了。”吕宏育说,“群众事无小事。现在住进社区,我们就把过去喝茶议事的好做法延续下来,让居民边喝茶边沟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协商议事、化解矛盾。”
于是,吕小寨社区把基层治理与茶文化结合,持续优化协商机制,在去年打造了集矛盾化解、民意沟通、政策宣讲等功能于一体的“一壶茶”议事调解亭,让居民通过品茶、聊天的方式共商发展、化解矛盾,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居民“出题”、共同“议题”、解决“难题”,吕小寨社区充分发挥社区“两委”基层组织作用,依托“一壶茶”议事调解亭,实现社区、居民、物业三方共同治理。目前,吕小寨社区解决了居民停车难、小区20余名幼儿入园难等难题,引入理发、义诊、裁缝等10余项便民服务。
一壶清茶,满满“民生味道”,畅通了群众协商议事渠道,拉近了党群之间的距离。
“党支部就是我们的‘主心骨’。这几年社区的环境美了、服务好了,生活更加舒心了!”吕小寨社区居民芦刚权说。
不只是吕小寨社区。草滩街道以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为着力点,统筹物业公司、居民群众和多方社会力量,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两委三方协商”机制,在街道各社区打造居民议事会、恳谈会等平台,以板凳会、说事团等形式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同时,统筹服务资源,以基层党组织为主导,积极联系驻地企事业单位,建立常态化联建制度,结合居民所需、业务所能、党员所长,开展形式多样的共驻共建活动,实现各领域党建互联互通、协同发展。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感知民生冷暖的“毛细血管”,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未央区立足区情、积极探索,把社区、小区作为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治理单元,将精力聚焦、资源下倾、力量下沉,构建治理体系、明晰治理重点、强化治理能力。
据介绍,草滩街道将进一步强治理、优服务,强化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