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28日
18年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每天赠送30张戏票
让外来务工人员走进剧院看大戏

三月二十五日,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售票窗口,外来务工人员在领取免费戏票。 本报记者 肖倩摄

本报讯 (记者 魏伟 肖倩)“太好了!领上了!”3月25日7时20分,排了一个小时队的杨玉华,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售票窗口接过戏票,高兴地喊了起来。类似的场景上演了18年。2007年以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持续开展为外来务工人员赠票活动,截至目前,累计有12万人次乐享秦腔“大餐”。

“2018年到西安当保安后,我常常过来领票看戏。”一同排队的老戏迷杨庆科说,“晚上,听上一曲儿,再吼上两嗓子,烦恼全都抛到脑后,心里敞快得很!”

秦腔在西北地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来自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群众是排队抢票的主力军。他们多数在50岁以上,从事保安、清洁工、建筑工、服务员等工作。为了让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到“家”的温暖,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长期开展“西安天天有秦腔”活动,每天发放30张价值30元的戏票,外来务工人员凭身份证即可免费领取。

“这一活动很受群众欢迎。无论严寒酷暑,每天清晨六七点钟剧院售票处就排起了长队。”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说,外来务工人员在工作之余看上一场大戏,既缓解了疲劳,又丰富了业余生活。不少人多次观看后,逐渐成为戏迷,还能哼唱一些经典选段。这使秦腔艺术在群众中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在碑林区文艺路卖豆腐的王伟就是剧院“培养”的资深戏迷。“无论是传统剧还是现代戏,随便拉出一段我都会唱。受我影响,我儿子爱上了板胡,还拜师剧院老艺术家杨满元。现在,儿子在抖音上的粉丝有1.6万人。”王伟说,“这些老戏骨台上光彩夺目,台下与观众就像老弟兄一样亲。只要观众喜欢,他们都会不厌其烦地讲解每一个桥段。”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前身是1938年在延安成立的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从延安一路走来,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演出。群众越是喜爱,我们唱戏就越有劲儿。剧院还开通线上直播,让工友实时观看演出,省外务工的兄弟姐妹也能听到熟悉的乡音。”李梅说。

华灯初上,高亢嘹亮的秦腔选段《血泪仇》响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出大厅。台下就座的观众听得如痴如醉,笑声、掌声此起彼伏。杨玉华轻轻打着拍子,不由得哼唱起来:“老和少到边区不过半载,不愁吃不愁喝不愁衣穿……”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