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读书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26日
破译生命的密码
——《青囊》《当归》《重楼》读后

叶松铖

读完愚公的中医题材长篇小说三部曲《青囊》《当归》《重楼》,我很震撼。震撼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对中医的认知之深。这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翻读几本医书就能达到的,而是作者对传统中医的理解、感悟和探究。二是小说不仅细腻地表达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还阐释了医者的仁心与医道的精髓。

《青囊》与《当归》讲的是中医传承的故事,前者讲师父收徒传艺,后者讲家学传承。《青囊》中的徐长卿,一个淳朴忠厚的农家子弟,机缘巧合之下,被避难到秦岭南麓的国医圣手凌朴子一眼相中,认为他资质堪造,可传衣钵。徐长卿也感受到了凌朴子的精湛技艺,欣然拜其为师,潜心学医。徐长卿的行医之路,其实就是他的成长之路。他时刻牢记师父临终前的教诲,竭自己所能挽救生命,在医术上精益求精,始终保持谨言慎行、低调谦虚的态度,视患者为亲人。

《当归》中的郭守正是一名医道精深的老中医。他创立了一种独特的中医疗法。为了印证这种疗法的合理性,他毅然辞去公职,在家开起了私人诊所。十几年如一日,他治愈了很多疑难杂症。郭守正73岁那年,离家去了终南山。他留信给儿子,说自己进山想做一个隐世的修行者。儿子郭柏川成为第五代传人。

《青囊》与《当归》成功塑造了徐长卿、郭柏川两位中医传承者的形象。他们通过不同的传承途径获得了技艺,又在自己的传承和实践中,实现了人生价值。

《重楼》在内容上有了新的拓展。《重楼》中的终南山被视为一处人类精神的栖息地。小说中,那些走进终南山的人,尽管境遇不同、遭际不同、结局不同,但他们对生命的认知和感悟是趋同的。在这里,人与疾病最终实现了“言和”,而中医恰恰就是“言和”的最佳途径: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小说中的张三公是一位颇具见地、学识渊博、医德高尚的老中医。他选择隐居于世,但未忘济世救人之志,时常为周遭的百姓治病。那些为疾病所困、所累、所苦的人,在寻求治疗的过程中,逐渐与张三公建立了一种超越医患关系的特殊情谊。他们不仅从张三公那里获得了身体上的治愈,还在心灵上得到了慰藉和启迪。终南山清新的空气、宁静的环境、自然生长的草药,加上张三公精湛的医术,一些身患绝症的人经他调理、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

三部曲《青囊》《当归》《重楼》揭示的是生命观的问题,即中医是如何看待生命和认识生命的。千百年来,中医和疾病之间,不是对抗、排斥的关系,而是最大程度的“言和”。中医的“言和”是对生命状态的一种调理,而调理就是对人体内循环的引导、疏通过程。中医将哲学中的辩证法贯穿到治病救人的理念中,从整体观照局部。这是这三部曲给读者的启示和思考。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