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抱夹机器人正在作业。
本报记者 李妮文/图
3月12日,在位于西安浐灞国际港的西安达升机器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台台高2米的“钢铁搬运工”正灵活运转。它们能够精准地抓取150公斤的电容器,并将其稳稳地运至目的地。
这些“钢铁搬运工”是西安达升机器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抱夹机器人。它们“身形灵活”,能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穿梭于生产车间,最大负载可达1吨。无论是轻巧的零件还是沉重的工业部件,它们都能轻松“拿捏”,稳稳搬运。
“我们研制的抱夹机器人,广泛替代了现在普遍应用的多关节机械臂,实现了更高效率地直接抓住物品移动至目的地。”西安达升机器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江民介绍,抱夹机器人是公司最早的一项创新产品,采用了企业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动态视觉定位、复合导航定位等技术,实现了从抓取到运输的全程自动化操作。同时,抱夹机器人通过伺服电机的力矩模式精确控制夹紧力可以更好地保护物品,将破损率降至最低,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和稳定性。
不仅如此,基于自主研发的独立控制器和成熟的多模态算法,该公司还研制出了应用于汽车装配生产线的国产合装机器人,不仅打破了国外企业在移动机器人细分领域的技术壁垒,还以吨位大一倍、响应时间快三分之一、效率提升20%的优势,得到了汽车主机厂商的青睐。
“合装机器人实现了汽车前后桥、发动机、电池包的自动举升,是汽车总装厂的刚需产品,大大节省了人力,提升了效率。”赵江民说,“这款产品在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燃油车领域均有很好的销量,目前订单已排至2026年。”
作为西安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西安达升机器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目前,公司已成功研制出抱夹机器人、合装机器人、牵引机器人、举升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20多款工业机器人,产品广泛应用于海尔、上汽、长安汽车等企业。公司还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凭借惯性导航、激光导航、磁导航等先进技术,将物联网与AGV智能搬运机器人相融合,为市场提供“工业互联网智能+复杂工业机器人”产品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西安市工信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西安工业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引进工业机器人来提高工效和降低成本。尤其在汽车制造、电子制造和医疗器械等行业,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更为广泛。
上下肢运动康复训练系统、脊柱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手功能综合训练系统、国际首创的“云榻”智能护理机器人……在西安碑林环大学硬科技创新街区的中航创世展厅,10余款企业自主研发的智慧康养机器人,构筑起覆盖全场景的康复矩阵。中航创世机器人(西安)有限公司的产品已进驻全国3000余家医疗机构,服务30多个省(市、区)及海外市场,惠及数百万患者。
“我们还建立了国际首个康复云生态圈,实现针对医疗机构和患者的大数据支持,目前还有几款产品在研发中。”中航创世运营总监李士祥表示,随着技术创新与发展,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应用到不同场景的机器人产品,让机器人技术惠及更广大的领域和人群。
2017年,中航创世在西安市碑林区注册成立。公司成立6个月,便实现了首研产品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样机生产。2019年,中航创世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垄断,研制出国内首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康复医疗机器人产品——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2024年,公司顺利完成全球第一台10万元机内床椅一体的智能免陪护自理机器人。
8年来,从“0”到“1”再到“N”,从实验室首台原型机到如今产品出口俄罗斯等海外市场,中航创世不断发展壮大,形成自有核心竞争优势,成长为国内智慧康养领域的领军企业。
目前,西安拥有超过60家机器人相关研究企业。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机器人研发、生产和应用领域。近年来,西安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机器人产业“队伍”不断扩大,以机器人产业为代表的“智造”力量将引领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使之成为西安产业强市建设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