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甘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是全国人大代表、北京金诚同达(西安)律师事务所主任方燕一直以来关注的话题。今年全国两会,她将目光投向规范化管理第三方老年人陪诊机构。
经过深入调研,方燕发现,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人、行动不便者、异地就医人员等群体对陪诊服务有着迫切需求。各类陪诊机构、陪诊师数量不断增长。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行业规范与准入标准、监管力度不够等原因,陪诊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乱象,损害了就医群体的权益。
方燕建议,围绕服务内容、流程、隐私保护等方面,制定陪诊服务行业规范,并将这些规范作为陪诊机构运营的指导原则。设立陪诊机构准入门槛,对机构的资质、经营条件、服务能力等严格审核,从源头上保证陪诊服务质量。设立陪诊师准入门槛,确保其具备必要的医学知识、沟通技巧和服务意识。
方燕表示,当前,陪诊服务属于新兴行业,因其涉及医疗、家政、养老等多个领域,监管主体存在交叉和重叠的问题。应当明确监管主体,清晰界定陪诊服务与医疗服务的边界,弥补监管工作的空白和漏洞。定期对陪诊机构的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经营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