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政治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07日
“移”出新气象 “易”来新风尚
——宝鸡市陈仓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

本报记者 刘坤 通讯员 朱亚峰 齐小伟

“村民在‘新风堂’办红白事,村上不收任何费用,尽量减轻大家的经济负担。”2024年12月30日,宝鸡市陈仓区东关街道巩家泉村党支部书记李军平说,“如今,村里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人少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人多了!”

李军平所说的“新风堂”,由村里的老戏楼改造而成。为了深化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巩家泉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将老戏楼重新粉刷,并添置了灯光音响、LED显示屏、桌椅等设备,供村民免费使用。

这是陈仓区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的一个缩影。2024年以来,陈仓区强化示范引领,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陈仓区坚持把深化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制定印发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体系。“我们着力引导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规范运行,构建‘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乡村善治机制,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陈仓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徐宏刚说。

移风易俗的关键是思想引领。为了让“新思想”改变“老观念”,陈仓区依托全区19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运用本土化、接地气的语言,开展分众化宣讲和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吸引超14万人次参与,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转变观念。

通过典型引领、榜样示范,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陈仓区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建设,大力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

移风易俗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单兵作战”。陈仓区统筹协调宣传、民政、妇联等相关部门,利用节假日,举办内涵丰富、文明节俭的军人婚礼、慈善婚礼等特色婚礼,大力倡导“零彩礼”集体婚礼、旅行婚礼,让婚俗礼仪更简约、更文明。

现在,陈仓区农村红白事随礼标准大幅降低,酒席数量大幅下降,丧事办理时间由过去的5天至7天缩减到1天至3天,红白事花费平均减少30%,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我们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为移风易俗‘加码’、为陈规陋习‘瘦身’、为群众‘减负’,实现了移风易俗有人管、婚丧嫁娶有章程、文明新风进万家。”徐宏刚说,陈仓区探索出一条“三治融合”的农村治理新路径,即以自治夯基础、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