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理论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5日
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教育强国

宋鹤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教育强国“六力”建设中,思政引领力居首位。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协同育人,引导广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不断增强教育强国的思政引领力,对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刻理解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要学好用好党的创新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干部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三要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努力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坚持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把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作为战略任务,把思政课建设放在事关党和国家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谋划推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培养的人要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够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教育强国,必须发挥好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作用。一是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强教必先强师。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支撑。要严把政治关、师德关、业务关,通过引、招、转、育等多种方式配齐思政课教师。要改革评价机制,优化职称晋升考核标准,出台激励政策,在各级各类人才支持计划中予以倾斜,增强思政课教师岗位吸引力。要健全集体备课机制,加大培训研修力度,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二是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要坚持问题导向,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思想政治动态和理论学习效果,探寻学生心中真正的困惑、需求和烦恼,通过学情分析、案例分析等方式,把学生的困惑和问题研究清楚。通过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实践教学等方式,把问题讲深讲透,让学生听得进、记得住、用得着。三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要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丰富拓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的内容及形式,分课程、跨学段组建一体化教研教学团队,联合开展教学设计、实践活动等,打造“同题异构”一体化示范课堂,不断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水平。

打造“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大思政课”建设是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大思政课”需要全社会育人观念转变、多元主体参与、各方力量配合、内容深度延展、资源有效整合、方法不断更迭、场域不断拓展,在共建共享中形成育人合力。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教育强国,必须善用“大思政课”。一是全员参与。打造“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格局,要全面激活育人主体,配齐建强专职思政课教师,实行思政课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制度,用好高素质专业课教师队伍,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等思想政治工作力量,统筹用好科技人才、先进模范等新时代榜样力量,打造多元化的“大师资”队伍,积极参与“大思政课”建设。二是全程融通。打造“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格局,要实现全方位浸润式育人,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注重大中小学各学段衔接贯通,将“大思政课”建设全面融入学校建设管理各领域、各环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三是全域拓展。打造“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格局,要积极拓展育人场域,从课堂到课外,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共同担起育人责任,协同联动、资源共享,推动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格局。四是全面赋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打造“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格局,要坚持实践赋能、数智赋能,用好各级各类“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推进人工智能、AI算力、VR虚拟等关键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大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提升协同育人实效。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