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读书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11日
节气中的生活美学
——读《我们的节气》

刘敬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夏至无雨,囤里无米”“白露看花,秋分看谷”“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季节无声流转,农谚世代相传。

对于这些质朴生动、通俗实用的农谚和农谚背后的二十四节气,或许有不少人与我一样,一方面是耳濡目染,张口可诵;另一方面,却没有很深入的了解。

好在术业有专攻,作家韩光智(笔名三耳秀才)推出了《我们的节气》,尽管其定位是“给中国孩子的沉浸式节气故事书”,但在我看来,每一位关注孩子成长与发展的父母、老师,若能忙里偷闲翻之阅之,必会获益良多。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准确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人们可以用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事活动。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去感知、品味那些源于天地自然、源于古老文明的诗意与美好,能带给我们更多启迪。

《我们的节气》中,“小燕子”赵小燕、“小胖墩儿”钱壮壮、“小吃货”孙湉湉、“熊孩子”李大力分别化身春、夏、秋、冬的“节气小使者”。

作者在故事中分身有术,既是小燕子和熊孩子的“秀才爸爸”,又是小胖墩儿和小吃货的“秀才老师”,还是博学幽默的社区达人、节气专家……在这些“导游”的带领下,读者可以逍遥地踩着季节的节拍,从“立春”开始,奔赴别开生面的节气漫游之旅,领略中国传统节气文化背后的时间哲学与生活美学……

宫崎骏曾言,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孩子。作者自然深谙此理,故而对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点的介绍,从不拘泥于教科书式的解释和下定义式的说明,而是融入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故事和随处可见的实例,并赋予每个节气不同的个性和独特的情感,深入浅出,娓娓道来。

如“立春”一节,作者从“万事开头难”说起,不仅讲述了古人驯牛而祭、汉字“牢”的演变等,还独具匠心地通过科普“一亩三分地”与“三推三返”,翔实介绍了古时立春的大仪式——耕耤礼。最令人忍俊不禁的,莫过于嘉庆皇帝大发牛脾气的故事,让我们在心服口服地认可“立春的牛,果然最牛”之际,亦不忘告诫自己,做人需有牛精神,却不可犯牛脾气。再如,作者别出心裁地将“惊蛰”形象地拟作“小虫子总动员”,至于“蛰虫闹春排行榜”,蚂蚁、蜘蛛等蠢蠢欲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动物,更是充满童真童趣,令人难忘。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走过四季,未来可期。全书的节气漫游,既是感受之旅、体验之旅、探究之旅,亦是质疑之旅、验证之旅与反思之旅。

作者以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想象,在尊重科学与历史的前提下,析概念,说传承,寓文化于故事,谈笑中富哲理。如“谷雨”篇,“造字圣人”仓颉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没错,是“虚壹而静”,心无旁骛、持之以恒是唯一的“捷径”。“处暑”篇中,孔子面对绿衣人的质问,为何会毫不犹豫地给出“一年只有三季”的“正确”答案,甚而还把子贡教训了一通?原是“夏虫不可以语冰”,正如庄子所言:“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清明”一篇,作者用介子推的故事,教育儿女要“见贤思齐”,并语重心长地指出,清明节的核心意象是“思时之敬”,通过给亲人上坟等活动,借喻说理,寓教于“祭”。

书中,作者鼓励读者去关注自然、尊重生命、珍爱传统,并努力学会在现代生活中找到一种平衡与和谐。这种价值观导向不仅有助于提高读者的文化自信心,也有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全书语言简练优美,可圈可点。作者将俗语民谚、诗词等运用得流畅恰切,既接地气,又富诗意。另外,书中的每一个节气均配有孩子手绘的“思维导图”:节日习俗、节气三候、小百科,以及节气小目标等,图文并茂,相得益彰。每当漫游至节气终点,读者会撞见各色“趣味小拓展”,或是猜谜小游戏,或是脑筋急转弯,或是节气连环问,每每让人“脑洞大开”,有所收获。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